腊八粥的阅读短文答案5篇
 
《腊八粥》阅读答案 篇一酸奶慕斯蛋糕
    阅读徐学平的《母亲那碗腊八粥》一文,完成第下面各题。(20分)
    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向多本    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腊八粥主要内容
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⑤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⑦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⑧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选文有改动)
    小题1:第③段插叙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作用?(4分)
    小题2:赏析下边的语句。(6分)
    (1)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2)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请结合加点词赏析)
    小题3: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结合选文回答问题。(6分)
    【链接】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选文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交代了腊八节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表现了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苦日子(忆苦思甜)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答到一点2分,共4分)
    小题2:(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板着手指计算日子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一家人的关爱之情。(2)运用“先”“再”“然后”“待锅烧开后”这些词语和短语,具体而有条理地写出母亲熬腊八粥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熬粥的耐心和技艺。
    小题3:①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②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答到一点2分,共4分)
    小题4:相同点:①都写出了腊八粥的、香、味(好看、好闻、好吃);②都表现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分外喜爱之情。(一点2分,共4分)不同点:吃腊八粥时的心理略有不同。
选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以及对母亲厨艺的赞美,而《本命年的回想》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舍不得吃”(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俭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另一方面“吃起来却没个够”(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文字可简略一点,答到要点即可,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从文章中的句子“因此就叫‘腊八粥’”可以知道插叙讲了腊八粥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赞美了朱元璋不忘苦日子的品德,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小题2:
张爱铃
    试题分析:(1)“扳着手指”“念叨”属于动作描写,“快到腊八了……”属于语言描写,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具体。(2)“先”“再”“然后”“待锅烧开后”是表示顺序的词语,有条有理地写出了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儿时“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现在“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儿时的'腊八粥是母亲亲自做的,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已经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小题4: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这两句话,可以知道,都提到腊八粥“香味扑鼻、泽鲜艳”“占全了、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表现了喜爱之情;不同在于,一个是“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一个是“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腊八粥》阅读答案 篇二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嘟囔(nāng) 腊肉(là) B.沸腾(fèi) 孥孥(nú)
    C.搁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焖饭(mèn)
    二、查字典,完成练习。
    “腻”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__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④润泽细致。⑤黏。⑥污垢。
    下面句中的“腻”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上面的解释,用序号填空。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你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几句话,我都听腻了。( )
    2、要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 )
    3、要想让皮肤细腻不粗糙,就要用好一些的护肤品。( )
    三、照样子,写词语。
    1、有声无力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若隐若现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生死存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理解词语。
    1、嘟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3、(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4、糊糊涂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1)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年龄阶段,让我们感受到人们___________。
    (2)我也会使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山西大学怎么样    这句话是对八儿的_________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性格_________。一个“要”字和两个“只准”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_________,由此可以想象出他们一家人_________的情景。
    六、关于课文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中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原材料和这些材料在锅里煮的状态是为了表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正面描绘八儿一家吃粥的场景。
    C.为了能多吃几碗腊八粥,八儿与妈妈讨价还价,由此可见八儿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D.文章中对话贯穿全文,是为了突出母亲对八儿的疼爱。
    七、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