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主要内容
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素养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本每一单元都包括了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要素。那么应该如何落实这些语文要素呢?备课时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将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到位,训练扎实。
关键词:整体设计;分散重点;聚焦难点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00篇
“部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三年级教材开始,基本上每单元都由单元页、精读课文、自读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对这一单元阅读重点的总结与回顾。“习作”是对本单元阅读重点的迁移运用。那么应该如何落实这些语文要素呢?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整体设计,突出要素
编者在编纂教材时,会根据不同的意图,不同的体式,安排文本顺序。教学中,教师要准单元目标,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单元整体统筹,甚至将教材内容打散、顺序调整、重新建构新的教学体系,以突出单元语文要素。
不由自主的近义词弹力教案
例如,六下第九课《那个星期天》所在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语文要素为:(1)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2)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因为这一单元的两篇课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因此可以重点训练“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描写方式。在教学《那个星期天》时,我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任务设定为:默读课文,出描写光线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呢?在句子旁边批注下你的感受。然后,相机感受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内心独白”和“人物对话”表达情感。接着借助了交流平台中总结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对写作方法进行强调。课后作业完成“初试身手”——选
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对环境描写进行迁移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明确目标(单元整体目标)——自读感悟——思考总结——仿写训练”,就将单元要素“落到实处。同时,做到了阅读与习作实践紧密结合,避免了阅读课只学方法,习作课脱离方法空练的尴尬局面。
二、分散重点,扎实训练
通常情况下,“部编版”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包括本单元阅读的要点和习作的训练点。而阅读要点和习作的训练点往往是相同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将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每一节课
中都训练扎实。
例如,六下第一单元的训练点是“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可以把写作内容巧妙地分散到每一课里,指导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如,学完《北京的春节》后重点练习“你是如何过春节的,把经过详细地写出来”,学了《腊八粥》练习写本地节日里常吃的特美食,在《古诗三首》后,可以设计写本地的风俗。这样在教学习作1时,把已经写好的3个片段拿出来,加上开头、结尾和恰当的过渡句,再进行适当地详略调整,这样一篇高质量的习作就诞生了。当然,在练习写片段时,需要让学生明确三个片段的一致性。
有时候,语文要素也藏在口语交际和其他地方。如,阅读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中就往往隐藏着读书方法。六下的“快乐读书吧”中藏着几条读书方法,有些是平时读书中已经训练过的,如“写读书笔记”“空白处写批注”,但是也有一些是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的,如“画人物图谱”“写全书的结构”。有些老师习惯于将“快乐读书吧”当作课外方法指导,而我更愿意把方法作为一种总结——在课内学习到的读书方法,通过总结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如,教学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时,除了可以将精读《鲁滨逊漂流记》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
感受”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去,还可以在这两篇课文中加入“画人物图谱”“梳理课文结构”的教学,在“快乐读书吧”中巩固所学方法,使得课内外阅读三位一体,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学习写梗概的方法,《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练习写课文节选部分的梗概,课后练写全书的梗概,这样的训练非常扎实、有效。
三、比较阅读,梳理规律
对于同样题材、不同体裁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学习,从而出不同体裁的特点;同样体裁、不同题材的文章出相似之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都是较好的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
少年的模样例如,六上《狼牙山五壮士》《灯光》《在柏林》都是战争题材的文章,尤其是《灯光》《在柏林》都是小说,而且都是略读课文,但是一个单元目标是体会“点面结合”的手法,另一个重点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人物形象。在教学时设计个表格,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通过一系列地对比,学生不仅对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感受更深刻,而且对作者不同的表现手法也了然于心。再如,《腊八粥》一文,可以对八儿猜粥和八儿看
粥两段进行对比,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明白作者通过重复描写,呈现腊八粥诱人的样子,体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一个很好的突破。
四、板块重组,聚焦难点
作者在行文时,往往按照或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的顺序组织语言,叙述事件。但教学时,我们要提取关键信息,去掉多余的描述性语言。教学中,我们往往需要出文本的内在逻辑,对文本进行重组。个性网名大全
课文《表里的生物》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通过作者小时候的动作、语言、心理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但是最主要的是通过心理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在教学中,我的第一板块设计为:精读心理描写,体会“我”的思考过程。(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批注你读出了什么;(2)交流心理描写的语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考过程,从而明确人物性格;(3)将两段分开的对话整合在一起,读出小作者的好奇心,爱探索等特点,强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明晰了小作者的思考过程,落实了本单元语文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在这一课中的具体目标——“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总之,在教学时,教师心里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不仅要把握好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点,而且要纵向横向联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J]. 蒋照琪.广西教育.2020(37):28-29
[2]小学语文“先学后教”之“先学”的指导方法[J].李晓梅.语文天地.2020(0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