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交流平台设计训练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起手牵手
[摘要]
“交流平台”,绝大时候都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它安排在单元的最后,因此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交流平台”的过程作用,只是让学生在单元终结时走过场,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如何统筹规划,才能充分凸显“交流平台”的作用。
[关键字]
“交流平台”“语文要素”“导航”
什么是相对性状交流平台是统编教材中新增的栏目,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忽视了“交流平台”的过程作用,只是让学生在单元终结时随便交流几句走走场而已,导致发挥不了“交流平台”应有的作用。这源于缺乏对单元教学一个“统整性”的认知和统筹规划,构建单元学习体系,使得交流平台的使用未能达到最优化。陈先云先生如此阐述“交流平台”:交流平台的作用很凸显,表现有三点:一是发现语言现象,渗透语文知识,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培养阅读习惯;二是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提升。加深学生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理解和学
习方法的掌握;三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那么,我们该如何统筹规划,才能充分凸显“交流平台”的作用呢?
一、统整勾连各板块,推进“语文要素”训练
“交流平台”处在每一个单元的最后,在语文园地中呈现出来,教学时我们不应该等到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才去关注它的训练点,不要只为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而归纳。我们教学伊始就要考虑交流平台和单元各部分的“统整性”,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在教学开始前进行合理规划,借助“交流平台”勾连单元语文要素、课后练习等各板块,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伙伴交流而逐步形成观念,形成认知,形成方法,将语文要素具体化。这样,有的放矢的为单元教学“语文要素”训练提升铺好路、搭好桥,厘清教学步骤,在单元课文教学中分层落实,逐步推进,为学生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顺利展开省时省力。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学前首先自己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交流平台”目标,然后搞清楚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清晰了解后各板块要求后,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以“交流平台”统整勾连各个板块,以“交流平台”训练点为抓手,围绕
单元各板块的编排一步一步推进。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文阅读材料,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然后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圈”、“画”、“填”、“说”,品味词句,分层交流落实,逐步推进,习得作者根据写作目的安排详略的方法。最后,学生从课文的训练点上领悟方法,并提升到理论归纳应用水平,将这些认知运用到交际、写作等语文实践中去,从而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目标。
二、导航问题设计,架构单元训练点包简笔画
“交流平台”作为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主要包含语言范例、语文知识、语文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基于“统整单元”学习利用它的“勾连作用”,可以导航作业设计,精选课后题,架构单元训练点任务,形成内容上高度聚焦、数量上高度精简、结构上高度凝练的单元作业架构,切实减轻学生的重复的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同样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1.导航设计课前预习单,架构单元训练点
“课前预习单”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提升语文素养起导向作
用的前置作业。而“交流平台”让我们更清晰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训练点,对我们的教学和练习设计起导航作业。所以我利用“交流平台”结合语文要素,统合设计了下面单元的课前预习单,让学生课前预习目的指向性更强。在课堂教学和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中,以“交流平台”导航设计的预习题让课堂的目标性更明确,学生理解消化重难点、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更容易,大大提高了学习效能。如《北京的春节》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将元宵悬等风俗写具体,为什么要具体写?学生经过预习,通过课堂交流、品读句子就得很快出了答案,领悟到了作者想要重点表达什么,文章主要写什么,写具体写详细。
课题
简要写出文中的风俗
文中的作者主要介绍哪部分,为什么这部分重点写?腊八粥主要内容
你还知道当地哪些风俗,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
《藏戏》
夏洛特的网读后感
1.导航设计课堂训练点,提升学生素养
“引导学生分清文章主次,了解课文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交流平台”则是通过交流本单元的例文的写作重点是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怎样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通过两者的对比,我们会发现,“交流平台”其实是学习方法再梳理、再总结、再指导运用的提升过程。所以课堂训练以“交流平台”的要求为抓手,设计练习交流训练点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的问题意识、方法归纳习惯。这些练习蕴含的学习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这些练习是课堂教学能否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有效途径。如《腊八粥》我们让学生海南会议勾画出作者怎样详写“等粥”的句子,交流这样写是否为了突出八儿喜欢腊八粥。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大部分会在往后读文章时就会形成学习别人如何将内容写具体,也会思考别人为了突出中心怎样布局谋篇,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问题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了学习归纳能力等素养,更为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