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试讲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面试试讲设计(10分钟)
(内含教学设计和答辩题目参考答案)
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
(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在最后)
一、面试试讲要求。
题目:北京的春节
内容: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腊八粥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要有师生互动;
(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2.学习作者抓住有特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作者抓住有特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难点:抓住有特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腊八等节日的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梳理出了春节里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回顾一下,作家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环节二: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1.学习“腊八”部分。
(1)师出示学习任务。
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勾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
(2)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3)交流:
①勾画的语句和批注。
②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课文写了腊八的哪些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②引导学生交流对勾画语句的批注。
③出示腊八粥、腊入蒜,腊八醋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风俗
特点的。(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如翡翠”“昧双美”等描写,体会腊八节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腊八”这一部分。
(2)生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如何写出特点的?
(3)师小结: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生小组合作探究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风俗的相关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
(1)生根据提示,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①边默读边思考: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习俗,勾画出相关语句。
②细品相关语句,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点的,圈画出关键词句,作简单批注。
(2)师巡视相机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1)“腊月二十三”部分。
①先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
②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③师小结:作者抓住小年“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疯牛病
④生结合句子想象小年这一天北京街上的热闹录象,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除夕”部分。
①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除夕这一天的习俗, 其他组进行补充。
(作者重点描写了除夕这一天吃团圆饭、守岁、祭祖等习俗。)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
②有感情地、分角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除夕这一日热闹、团圆的气氛。
大学生假期③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午后不同人的活动,写出了初一的热闹、美好。
(3)按照上述步骤,生依次交流“初一”、“元宵节”部分。
环节三:整体读课文,体会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
1.请学生出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比较:这些部分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日相比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交代人们的活动,而其他日子作者是一笔带过的,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概括。)
3.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有些日子的活动写得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4.师小结:这样写能突出最具特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环节四:课堂总结总结。
附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详写
铃兰简笔画初一
元宵节
三、答辩题。
1.在教学中,你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表达效果的。
学习了作者详写的这五天的民俗活动之后,我再次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其他部分。比较文中腊八之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腊月二十三至除夕前、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和详写的五天有何区别。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再次浏览课文,讨论为什么这些内容一带面过,是否也可以详细描述这些部分。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是如何根据不同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差别,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安排内容主次的,領悟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