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统领下的单元尾篇教学
腊八粥主要内容作者:倪丽芳 虞勇军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21年第02期
        【摘要】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每一篇课文在训练序列中都具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单元尾篇具有“运用”和“收尾”的双重作用。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尾篇
《藏戏》为例,探索单元尾篇教学在取舍教学内容、设定序列目标、建构单元整体这三方面的路径和策略。
连锁店加盟排名
        【关键词】语文要素,单元整组,尾篇教学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并且在册与册之间、同册不同单元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编写意图,隐性地建构起训练体系。有了明确的语文要素,每一篇课文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就有了明确的教学价值定位,学生的课堂学习就有了着力点,为“用课文教语文”提供了清晰的抓手,教师不至于稀里糊涂地“教课文”,或者跟着感觉走。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一般有三到四篇课文,以精读课文开篇,略读课文收尾。每个单元的最后那篇略读课文,便是本文所说的“单元尾篇”,简称“尾篇”。尾篇的教学价值是独特的,如何实现语文要素统领下的单元整组教学,发挥尾篇的作用,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尾篇《藏戏》为例,探索在语文要素统领下单元学习任务的分解和整合,以及实现单元尾篇教学价值的路径与策略。
        一、筛选过滤:聚焦单元任务的学习
        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学科更显得“教无定法”,似乎一篇课文怎么教都可以,这就导致了语文课例常有“争鸣”而难有“定论”。语文要素的提出,让一组课文教学聚焦单元任务,诠释了叶圣陶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理念。单元尾篇理所当然是所在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须要聚焦语文要素,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例如,《藏戏》是一篇融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散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围绕藏戏的特点,作者又从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这三个角度有详有略地进行了介绍,展示了藏戏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艺术魅力。按照传统的教学,似乎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悟的语言点很多,例如,文章开头三段用三个反问句先声夺人吸引读者,以特殊的方式交代了藏戏的最主要特征,这样的表达也极具特点;又如,藏戏形成的传说,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复述的好材料。那么该怎样取舍教学内容呢?这就要回到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该单元的语文要素在阅读训练方面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既是对四、五年级“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要素的延伸,也与单元语文要素表达方面“习作时注意抓重点、写出特点”作了呼应。
        本单元安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基本能按篇幅长短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并能初步领会文章主次与作者写作意图的关系,对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也有了基于文本的一些方法上的领悟。因而,作为本单元的尾篇,第一个教学目标应设计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藏戏》的结构,分清主次,品读作者把“面具”写具体的方法。相关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板块: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感知内容
        1.学习课前导语,明确要求。
        2.默读课文,学习单导学。
        ·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同桌讨论,填写学习单一。
        ·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结论一:课文围绕藏戏写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两部分。
拔丝香蕉的做法        结论二:“藏戏的特”包括“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三个方面。
        3.二用学习单:对照课文,明晰主次。
        浏览课文,快速出第一层级相关段落,根据“篇幅长短定主次”的方法,探究两部分的主次关系。
        ·交流反馈
        结论一: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写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为次要部分。
        结论二:课文第八至第十七自然段介绍藏戏“面具、舞台、演出形态”三个方面的特点,为主要部分。
        4.三用学习单,再理详略。
        ·自由读第八至第十七自然段,一边圈画重点语句,一边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藏戏的三个主要特点的?
        ·用“篇幅定主次”的方法,对三个特点进行主次的探究,在“学习单一”上作批注“详写”和“略写”。
        交流反馈:
        戴着面具演出(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详写;演出没有舞台(第十五至第十六自然段),略写;一部戏演出三五天(第十七自然段),略写。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再以学习单的形式将常规的整体感知“思维外显化”,通过“三用学习单”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进行有效落实,并做到了独立运用“篇幅定主次”的阅读策略。
        二、指向“运用”:促进要素学习的进阶
        语文要素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陈先云认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语文教材以选文形式呈现,教师容易忽视能力训练的内部序列性,导致簡单重复或者片面推进训练。因而,聚焦语文要素这个重点学习任务,在单元视角下解读教材,设计教学,建立学习活动,形
却字怎么组词
成训练阶梯,这是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策略。
        单元尾篇处于进阶的尾端,在语文要素统领下的学习序列中,要体现什么作用呢?其实就是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能力等学以致用。这也就是单元尾篇都是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以人文主题“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如何把语文要素根据不同文本的特性和教材的序列位置适切地分解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呢?笔者尝试架构了如下的学习阶梯(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单元语文要素中“知主次”三次训练的落实较为简单,这是因为四、五年级教材中已经多次、多维度地强化了“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教材序列的进阶点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要求在单元习作中运用。因而,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文本的类型探究写法便是本单元的第二个重点学习任务。例如,藏戏最大的特点是“戴着面具演出”,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具体的,是学生在学习《藏戏》时要自主完成的探究任务。
        第二板块:细品“面具”,认识“一一列举”的写法
        1.读课文,认一认:课文介绍藏戏的三大特点时,哪个方面写得最详细?(面具)课件出示藏戏面具图片,学生默读课文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抓主要信息辨别面具,在学习单二上填一填这些面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学习单二第一空行)。
        2.交流反馈,说说依据。
        引導学生抓课文主要信息进行推测。
        ·唐东杰布:面具“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
        ·国王、王妃、巫女:根据面具颜判断;
        ·妖魔:根据面具的显著特征“青面獠牙”判断;
        ·村民:根据面具的材料和制作方法“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
        3.再次细读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想一想每一种面具代表的意义,二次填写学习单二(学习单二第二、三空行)。
        4.小结写法,领悟“怎么写详细”。
        ·探究写法:
        面具有意思吧,其实写面具的这几个自然段的写法也很有意思。一边读,一边观察学习单二,说说发现。
        ·交流反馈:
        写法一:第八至第十四自然段写清楚了六种面具的特征和象征意义,一个自然段介绍一种,这样的写法叫作“一一列举”(相机板书)。当我们重点介绍的对象种类多样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写法二:在“一一列举”的相似中“富有变化”(相机板书),实现语言的丰富性。
        预设发现一(句式变化):白面具从传说中来,描写详细;其余面具是从颜的角度、给人的感觉和制作材料的角度来介绍的。
        预设发现二(用词变化):“代表”和“以示”意思相近,体现用词的丰富性。
        ·小结:
        作者正是用了相似又富有变化的句式来详细地介绍藏戏中的种种面具,让我们读来一目了然又不显得枯燥、单调。
        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三次使用学习单二,通过“猜一猜面具”“读一读课文”“悟一悟写法”,体会作者在详写面具的特时采用了“一一列举”“富有变化”的表达方法。
        三、整理建构:提升尾篇教学的价值
        如果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设置是为了体现编者对语文要素落实的程度和途径不同的要求,那么,尾篇就兼具了“略读”和“收尾”的两项教学价值。首先,略读课文决定了尾篇教学的定位为“略知大意,择要精读”,要求学生能迁移方法,学以致用;其次,单元语文要素的提出,则为尾篇教学赋予了整理建构的独特教学价值。笔者认为,单元尾篇的这一双重价值,决定了它除了是“训练序列”的重要一环外,还是总结单元的“收官之练”,因而可以适时前置交流平台,对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作一次系统的整理和小结。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内容为结合《北京的春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有详有略”,并告诉学生方法: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
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写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在《藏戏》教学中,笔者积极引导,在课堂上安排了着眼于写法感悟的“文阅读”,引导学生从三篇例文的写法共同点上体会写作规律。
        第三板块:单元整组比较阅读,领会作者构思
        1.比照《北京的春节》《腊八粥》有详有略的写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完成学习单三,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详写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椰肉的功效与作用        ·小组讨论,比照《北京的春节》《腊八粥》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目的,派代表交流。
        2.重点讨论写作意图。
        《北京的春节》:“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最能体现老北京过春节的浓郁民
俗,所以要详写。
        《腊八粥》:“等粥”的部分呈现了八儿在等待粥慢慢熬熟过程中的“盼”“分”“猜”“看”这四个生活场景,在塑造了可爱的儿童形象的同时钡4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所以要详写。工作评语大全
        《藏戏》:面具是藏戏最突出的特点,让人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要详写。
        3.小结:引导学生由三篇例文写法的共同点,扩展到普遍的写作规律。
        经过对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文章的主次安排跟作者的写作意图密不可分(相机板书)。最能直接表现写作意图的部分要详写。有详有略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抓住主要部分阅读,能更准确领会文章的要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在写作中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把重点写具体,就能更好地表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