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解读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包括《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北京的春节》描写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腊八粥》以孩童的视角叙述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让人感受到腊八节浓浓的民俗风情;《古诗三首》介绍了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的习俗或传说;《藏戏》写了藏戏这一独具特的艺术形式的起源和特点。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秋天的果园作文,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此要素在本单元课文中的梯度序列体现为:《北京的春节》要求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内容
的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腊八粥》要求分清事件的主次,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藏戏》要求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特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内容写详细的,运用到习作中。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现了单元编排上的整体性。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即兴发言,旨在引导学生能根据交际场合和对象,围绕某个交际话题迅速速组织语言,有条理地发言。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习作的主题是“家乡的风俗”。这次的习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
教学策略
第一,把握好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度,勿拔高要求。本单元的学习,重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俗现象,对各地民俗有初步的感受,能从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事物中,发现民俗之美,激发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既要注意避免对民俗的意义与价值进行过度挖掘,也要注意甄别、筛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民俗文化。
第二,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适当拓展教学资源。本单元的课文,涉及春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还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已有较深入的了解,故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感受作者笔下的内容与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有哪些异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有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寒食节、藏戏,学生可能会比较陌生,教师可通过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适当拓展相关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如,关于春节,除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还可以推存学生阅读冰心的《童年的春节》、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关于腊八粥,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梁实秋的《粥》、冰心的《腊八粥》。教师可
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些篇目让学生自主阅读,增强他们对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的认识,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积累,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北京的春节
2
1.会写37个生字,会写38个词语
思想品德评语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腊八粥
2
古诗三首
2
藏戏
1
腊八粥主要内容
口语
交际
    即兴发言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习作
家乡的风俗
2
物理内存使用率过高
1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暧昧王菲语文
园地
交流平台
结婚祝福成语2
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相同语境中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及其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