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腊月”、“初旬”、“蒜瓣”、“杂拌儿”、“逛庙会”、“娴熟、 “零七碎八”、“万象更新截然不同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组学习表格。
2.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或询问身边长辈,了解各地春节习俗。 库姓
开学发言稿返璞归真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
2.通过比较老舍《北京的春节》与梁实秋写的《过年》、斯妤写的《除夕》内
容之不同,懂得文章可以有不同写法。
3.联系实际,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注意详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上节课,大家通过同桌合作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媒体出示(时间顺序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说明  在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不必苛求其与上述答案一模一样,只要做到语言通顺,重点内容突出即可,但若发现学生概括时面面俱到则必须及时加以更正。
二、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
(非常朴实,通俗易懂;有地方特,京味儿浓;好像一位长者在向你拉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娓娓道来……)
(3)出示老舍先生的话。
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教师:老舍先生所谓的“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他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说明 全文学完了,想必学生对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已有所悟,此时补充老舍先生的话,旨在让学生此“俗白”非彼“俗白”,知道通俗浅易,朴实无华的语言同样生动而富有魅力。
2.上节课,老师请大家自学“阅读链接”,并比较它们与老舍先生一文有什么不同,现在谁来说说。
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
3.到有关内容,一起来读一读,体会同一个日子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
年夜饭照例是非常丰盛的。……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口,倒头便睡,不知东方已既白。腊八粥主要内容(厌烦、苦恼)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温馨、快乐)孙子谋略
4.通过比较,你知道了什么?(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当然也可以
写出不同的心境。)
对,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
特。
三、复习巩固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好几处写了孩子怎样欢度春节,快速浏览课文并交流。
(孩子们准备过年,买杂拌儿、爆竹、玩意儿;腊月二十三,孩子最喜欢买糖吃;正月初一,孩子爱逛庙会;元宵节,孩子们买花炮燃放。)专科分数线
2.那么你又是如何过春节的呢?学生自由说。
说明  这里的说是为了后面的写。虽然春节离开的日子并不太远,但有些小朋友可能平时不善观察,通过交流,可引发这部分学生回忆,由此激发他们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写做铺垫。
三、拓展练习
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一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要求按详略写两到三件事。
说明  既然本文强调的是详略,因此,在学生练写习作时不妨也要求学写详略,使得这一写作方法能在学生心里扎下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节日习俗,同学们可把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的过程告诉你的长辈,然后再听听他们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除夕    做年菜  穿新衣  吃团圆饭  守岁  ——热闹
      正月初一    拜年  招待客人  逛庙会  ……  ——愉悦
          元宵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