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第一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
具  体  安  排
民风民俗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题
要素呈现方式
教学建议
注意问题
第1课:
北京的春节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读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初步分清内容的主次。
2.阅读重点语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民俗特点进行详写的。
3.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5.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引导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思考,体会作者怎样根据各个重要日子的不同特点,突出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3.学习了作者详写的这五天的民俗之后,教师可以再次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其他部分,进行比较。
4.结合“阅读链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生活地域不同,人们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5.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俗语、生动的修辞,充满地域特的词语等凸显地方特的。
第2课:
腊八粥
1.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2.能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2.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1.可以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作家语言的生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与人物活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第3课:
古诗三首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描绘 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1.运用多种方法,初步把握古诗内容。
乒乓球拍哪个牌子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回顾、交流已有积累,并适当拓展相关的古诗词。
1.教学时,应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明确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查资料的工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交流已有的积累,让学生增进对节日民俗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
第4课:
藏戏
1.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了解藏戏的特。
2.适当拓展,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1.教学时,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主要介绍了藏戏这一独具特的艺术样式。
2.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有什么剧种,主要特是什么,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习作
家乡的习俗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1.提前搜集资料,准备习作资料。
2.交流习作材料,确定习作内容。
3.明确习作思路,安排详略,突出重点。
4.交流评改,展示习作成果。
1.教学中引导学生谈自己知道的风俗习惯,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风俗,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2.在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全班交流。
3.在明确了可写哪些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自己想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本次习作重点介绍什么内容。
实习上高速4.学生的习作初稿完成后,可以组织写相同风俗或是习作内容相似的同学一起交流评改,互相启发。对于不同内容的习作,评改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语文园地
1.阅读时要分清文章的主次,理解作者所要重点表达的意思。
2.通过例句,理解同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丰富性。
3.在欣赏中认识行书,提升自己的书写速度。
4.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让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内容,交流课文是如何安排内容主次的。
2.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比较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3.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硬笔行书,了解“行楷”的书写特点。
4.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诗写到了哪些自然现象。
1.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内容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词句段运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明确这两个习俗分别寓意年年有余和福气盈门。
3.让学生对照教材临摹这段话,边写边体会行楷笔画变形的特点,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用行楷进行书写。
4.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体会人生短暂,若不珍惜时间,将悔之晚矣的感慨。
部编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
具  体  安  排
外国文学名著
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学习写作品梗概
课题
要素呈现方式
教学建议
注意问题
第5课: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对鲁滨逊做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阅读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2.概括节选的主要内容,明确节选在小说中的位置。
3.把握人物心态的变化,对人物作出评价。
4.关联整本书的内容, 使学生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让学生根据列出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梗概的主要内容,说说鲁滨逊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引导学生阅读节选的片段,想这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梳理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节选的片段,思考:鲁宾逊在荒岛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感受鲁滨逊积极乐观的心态体会鲁滨逊理智、幽默、具有辩证思维等特点,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值得借鉴的思维方式。
4.在欣赏节选片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梗概,提出疑问,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课:
桌面CPU骑鹅旅行记
1.默读课文,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2.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了解作家和作品,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围绕变化,交流阅读的感受。
3.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引导学生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或给各部分列小标题。
2.引导学生从动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动物们的表现。
3.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标题进行猜想。
第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理清人物关系,整体把握内容。
2.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3.激发读书兴趣,走进整本书阅读。
1.建议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法说出故事的情节,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节选这部分的内容。
2.教学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用关键词做批注。
3.教学课文节选的片段后,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能过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
1.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1.确定阅读书目,作好交流准备。
2.分享读书感受,引出交流话题。
分列式解说词
3.围绕交流话题,深入展开讨论。
4.总结交流收获,延伸交流话题。
1.学生读书时,可以根据“快乐读书吧”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写批注或读书笔记。
2.可以借助人物图谱,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或人物特点。
3.在交流讨论时,教师重点是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想法或观点。
一字十三点猜一字4.在分享交流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同读一本书”的收获。
习作
写作品梗概
1. 让学生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并与同学分享梗概,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1.了解梗概的意义,明确写梗概的基本要求。
2.提前阅读,把握书的主要情节和脉络。
3.借助示例,了解写梗概的基本方法。
4.倾听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完善。
1.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过的梗概,让学生感受梗概在生活中的运用很普遍,了解写梗概的意义。
2.通过阅读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梳理,引导学生把握脉络。
3.在学生理清脉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情节的筛选概括。
4.梗概写完后,建议学生把梗概讲给组内同学听一听,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围绕名著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展开交流,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能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2.“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的译者对同一部分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翻译风格。
3.“日积月累”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想想哪个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2.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自由读句子,思考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日积月累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句子。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先在组内交流,说出自己得到哪些启发,有哪些收获。
2.词句段运用上让学生自由选一两个词语,想象与这个词语相关的内容,进行仿写。
3.日积月累中,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适当点拨。
快乐
读书吧
1.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
腊八粥主要内容
2.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学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能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1.组织导读活动。
2.正向反馈,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
4.回馈总结。
1.利用作品梗概和曲折的故事,经典评论、插图和其他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引导学生集体商讨一份共读计划,组织学生组成共读小组,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
3.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线索,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成长。
4..开展多样的阅读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片断,排演情景剧,在班内展示,加深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5.读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全班的阅读情况,并设置奖项,激励学生分享阅读经验,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