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解读与思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题为“民风民俗”,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的风俗习惯,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1.阅读训练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个语文要素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分清内容的主次”,另一个是“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主次:百度百科解释为“主要的和次要的”。在文章当中,主要内容指的是作者在文中所介绍突出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内容或者是所介绍事物、现象中特点最鲜明最能说明“主题思想”的内容;次要内容是与之相关联附属作用的,或者相比较而言特点不够鲜明的内容。
详写指的是写得充分详细;与之相对的“略写”指的是概括性的叙述。详写主要部分,就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写的事物特点写得详细,让读者明白,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够有清晰、细致地了解。排气扇怎么安装
判断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我们通常都以篇幅长短来判定。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为什么老舍先生把这几天作为重点来写呢?我们参考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交
外貌描写的段落流平台”部分的结论,即“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所以说,分清内容的主次,要从篇幅和中心思想两方面来判断。另外,我们通过阅读文本也可发现,详写的内容也并不是面面俱到地铺开来写,而是突出最具特的部分,着重笔墨,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分清内容的主次”和“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是“读——提取信息,判定作者意图和主题”,“写——如何选定最具特点、能够突出主题、需要让作者更清晰的了解的内容来详细写,怎么详细写(方法)”。
2.写作训练要素为“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本单元习作不仅仅要求将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学以致用,更强调对所掌握的写作要素与阅读要素进行综合性运用,这也是六年级下册教材中习作训练点的一种普遍要求。这是跟“读中学习方法密切关联的要求,课文学习中学习如何详写、略写”,然后在习作中去实践。
3.本单元两个语文要素应该把握的程度是:根据篇幅长短、结合文章中心思想辨别文章主次;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详写的,体会详略安排最终产生的效果;结合家乡习俗,运用详略得当的安排对其加以介绍。
二、语文要素在本单元所要达成的程度。
1.统编教材关于“把握主要内容”要素的梯度安排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李杰老师在文章《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中对统编教材中对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的的梯度训练安排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一二年级,教材
主要给出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具体方法,而且比较直观简洁,如借助图片、提取主要信息等。三四年级,阅读要素中对于内容的关注从整体转移到部分,即关注文本内各部分内容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的,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人物事件关系等。到了五六年级,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方法的基础之上,则进一步明确了举一反三的综合性运用。如“梳理信息”“抓住关键句”,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运用于文章的情感体会,又可以运用于内容的把握。到共通之处的同时,也要明确,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把握内容,什么样的句子是把握内容的关键句。在文本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关注点也更加细致,深入到文本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重关系,什么样的内容要详写、怎样详写、有何意义等等。所以,当我们要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意思时,就要运用一个更高级的方法——通过分清主次,来领悟要点。
2.部编教材关于“习俗”习作要素的梯度安排
通过梳理统编教材中与本单元纵向相关的写作训练要素,我们发现: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过程”)在教材内容上与本单元十分相似,都是要关注传统民俗,这也与本单元的文本阅读内容相一致。而且,对于如何将习作的重点部分
写清楚、写具体,以往的写作训练要素都有所涉及。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入高年级,学生更需要的是写作技巧方面的提高,而本单元写作训练要素安排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与阅读要素相互关联,意在启发学生在习作时做到详略得当,并能够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其次,
关于民俗民风的知识掌握,不局限于本单元的阅读文本,主张广泛查阅资料并开展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的创作。
三、结合课后助学提示,将要素转化为本课学习的具体行为、结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基于语文要素展开单元的编排,且教材内容以序列的方式呈现出来。《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这三篇现代文都是详略安排得当的典型作品,特别是在课后练习中,更是直接总结了详略的意义和目的。唐代诗人
腊八粥主要内容阅读《北京的春节》,引导学生建立详略概念,对详写和略写有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句,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之后到与各个时间对应的习俗,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表格;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章内容的详略安排;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重点节日的。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再次浏览课文,讨论为什么作者只把这五个日子详写了,而其他内容一带而过。思考是否也可以详细描写其他日子呢?可以采用“删改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
布洛芬的副作用太大了交流体会课文是如何根据不同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差别,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安排内容主次的,领悟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好的表现春节喜庆、热闹的特点。
日历记事阅读《腊八粥》,进一步感受详略得当安排在文章中的作用。运用小标题梳理事件,分清内容主次;勾画描写八儿的动作、语言、神
态的语句,分析八儿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怎样将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与人物活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等粥的过程写得详细而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体会到作者是以小孩八儿的视角,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和家庭生活的温情。如果把喝粥的过程也进行详写,基本上也是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与等粥部分表达方式相同,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重点就不突出了。
阅读《藏戏》,把握作者详略安排文章内容的思路。梳理课文对藏戏的介绍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与同学交流介绍过程中以哪方面的内容为主;最后回归课文整体,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方面作为主要内容来介绍藏戏,体会作者选取的这几方面的内容是最具代表性,更能突显藏戏的特点。读过文章,“没有舞台、戴着面具演出、一部戏演出三五天”的藏戏就会深深印在脑海中。如果把藏戏每个方面的特点都一一介绍,那么藏戏留给人的印象就不够深刻了。
四、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1.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意思是相隔百里,人们生活的风气不同;相隔千里,习俗也不同,指各地民俗风情不同。选入教材的四篇课文中《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创作的散文,他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写的湘西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