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以物呈”
人格类型有哪些在现实世界中,彩无形,只能依赖于具体有形的实物而存在。颜作为一种视觉现象,人们对它的感知是通过它所依附的实物而获得的。所以对颜进行把握时,人们最初是借助具体的实物去描述。分析汉语中基本的颜词字形,就会发现这些词语本义都是指具有这些颜的实物。在最初阶段,“以物呈”是汉语颜词的显著特点。而且,在一定阶段内,存在着“名实不分”的现象。动物的感人故事
汉民族用语词表达概念时,总是习惯于通过自己身边的具体实物作比造词,这就是以具体有形的客观事物使语义获得心灵的呈现,从而使概念生动可感而有所依托。因此,我们认为,在汉民族的造词(字)规律中,存在着一种观物取象、取法自然的现象。
然而选择什么样的实物表示什么样的颜,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取向。马克思说过: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所以社会生活、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对代表颜的实物的选择。通常来说人们多从自己周围熟悉常见的事物入手,如大自然中常见的花草树木、自然景象、矿物质等等。在中国古代社会,农牧业的发展,丝织业印染技术的提高,使颜词的划分在
表示颜的成语蜡烛读后感>表达效果有哪些这两个领域中格外细致。
大连风光
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颜词已经脱离开实物,而成为专有名词。描绘实物兼表彩固然明确清晰,但每个词传达的信息量有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信息量日渐增多,概括化、抽象化愈显必要,彩词中具有广包容性的词继续存在,它们在相应的时代足以代替繁多的古词而广泛使用,而缺乏广包容性的彩词逐渐失去其在语言中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彩词的发展正是与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相一致的。这也表明人类思维的发展增强了概括力和抽象力,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在成语中,依然保留着古汉语这种“以物呈”的特点。成语是历史的产物,绝大多数成语是历史上沿用流传下来的,它有着古老的源头,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了语言历史多次地筛选与锤炼,将众多的历史内容沉淀、结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音、词义和语法现象。在成语的形成过程中,不同时代的彩词以各种方式出现,并保留了它当时的词汇特点和文化意蕴。现在,成语将这些彩词的原生态呈现在现代汉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