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800字(优秀9篇)
国演义的读后感800字篇一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很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譬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年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非常深的感受。
第一是刘备,从刚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非常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非常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讲,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遭到打击不可以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没办法控制我们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需要要攻打吴国,致使失去了一员战将,假如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需要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很多的战功,譬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
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筹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了解。于是关羽和张飞筹备一起去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让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开心!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如此搭配,真的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战无不胜。他的方案,无不可以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不过正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样好的将军,也致使了他们没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不少:刘备教大家任何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大家忠诚就能得到其他人的信赖;曹操教大家干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大家只须取长补短,就能战胜所有困难。
国演义的读后感800字篇二
三国演义全书共120回,从184年黄巾起义开始描写,一直叙写到公元280年司马炎统一天下为止。话说东汉末年,朝政日非,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官府残酷剥削百姓。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黄巾起义爆发,动摇了东汉封建制度的根基。随后,董卓入京、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于是诸侯割据,天下大乱,战争不断。200年袁曹官渡之战、208年曹孙赤壁大战,之后210年曹孙合淝会战、214年刘备入川蜀、219年曹刘汉中之战和荆州争夺战、222年吴蜀夷陵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9年孙权称帝建吴,自此,三足鼎立的局势正式形成。而诸葛亮北伐却不能灭魏、曹丕南征却不能吞吴,证实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263年魏灭蜀,265年晋代魏,280年晋吞吴,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天下终于三分归一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代:有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杰,有深谋远虑的智士谋臣,有舍己为主的忠臣良将,有万夫莫敌的勇士猛将……从诸侯纷争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分归晋,他们演绎了一篇壮丽的史诗!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如魏国的曹操、曹丕、司马懿、郭
嘉、张辽;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刘禅、赵云、关羽、张飞;吴国的孙权、甘宁、黄盖、周瑜、鲁肃、陆逊……三国演义着重描写了关羽、诸葛亮等人。如关羽,书中描写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处,突出了关羽神威勇武的特点。而诸葛亮,则是书中着重美化的人物。“舌战儒”、“借东风”、“空城计”、“锦囊妙计”、“八阵图”、“草船借箭”、“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等处,突出了诸葛亮是个天才政治家,有预见性,通晓天文地理、对敌情了如指掌。
263年魏灭蜀,265年晋代魏,280年晋吞吴,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至于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那将是另外一个话题。
《三国》中,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艺好,而且人也好。关羽是一个重义气、讲情义的英雄。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
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有惊涛伟略,但因其狭隘的心胸,他留给世人的评价竟是自私狭隘多余才能。
其次,我们还得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可能小说里描写的有些夸大,但不能否认的是宽广的心胸也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否则,周瑜的悲剧真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国演义读后感篇四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收获颇多。
书中有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勇侠义的关羽、勇猛过人的张飞、骁勇善战的赵云、阴险奸诈的曹操、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的孙权、恃才放旷的杨修。这些人物都是那么鲜活,那么充满个性。
我最喜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聪明绝世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退敌”、“赤壁之战”都能体现诸葛亮的有勇有谋。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周瑜想为难诸葛亮,让他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完成的任务,诸葛亮却说只需三日。他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每船士兵三十人,各立满草人分布两边,趁江上夜黑雾浓向曹营驶去,曹操以为是敌人偷袭,下令弓箭手放箭,数万支箭齐齐射向草船,待天明雾散,二十条船“满载而归”,曹操才知中计,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他利用了曹操的多疑,也让自己的才智得到了周瑜的敬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