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美之为美,不在于用了多少笔墨去描写和叙述,而是在于打通每一个字句的关联,让每一个字词都能够给人一种时空观,形成文字背景下的作者与读者互动,以不自觉的方式为读者营造一个具有思想融通、心灵共应、变换自如的环境。《爱》这篇散文以简单的三百四十字,为读者呈现出了巨大的时空环境,从含苞待放的少女到苍苍耄耋的妇人,从难以言喻的心动到身份跌宕的被迫,吸引读者不自觉地沉浸到散文背后的环境中。有很多学者认为,《爱》这一作品融入了张爱玲太多的情感和秘辛,于是便有人从《爱》这一作品中去探寻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但是,笔者认为,《爱》这一作品只是和张爱玲的经历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其本身并非张爱玲的凝练自传,而是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结合过程中的文学爆发。并且,在这种爆发中为万千读者呈现出一段略带惆怅和蕴含巨大“私享空间”的爱情故事。爱之不得最动人、爱之为情方唯美,《爱》这篇文章中用最唯美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略带疲惫的情感初心的故事,有人守着初心,有人在前行中忘了初心,淡化了那个不早不晚的相遇,只不过在某一个闭目辗转的夜晚,或者酒肆飨食交纵的余味中,
仍留着淡淡的忧伤和不自觉的回望。一、《爱》的创作背景
20世纪40年代,初登文坛的张爱玲,以波澜不惊之文笔,道出了两性情爱的晦涩与真谛。时年,二十四
岁的张爱玲与三十多岁的胡兰成陷入爱恋,一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正式向文坛宣布了两人的喜讯。但是,于战火频仍的年代中,岁月静好只是一种美妙的向往,现世安稳更是在遇人不淑中被打破。多年以后,张爱玲也终于体会到了现实破碎、爱情流离失所的苦楚。《爱》这一名篇正是张爱玲在文坛初露锋芒,又恰值与胡兰成陷入热恋的过程中出世。对于这一散文,张爱玲可能没有倾注太多,但是美好的结果总是在不经意间成型,散文浅淡忧郁的格调像极了张爱玲本人的后续经历,匆匆的“剧情”,又仿佛在向世间控诉与阐述着什么。长期生活在豪华都市的张爱玲,能够写出充满乡间气息的《爱》,也并非不可思议,在与胡兰成的交往过程中,不自觉地沾染到了胡兰成身上所带来的故事与经历,再加上张爱玲本身的愁绪与感情,一篇充满了悲剧性的百字小说落笔而成。张爱玲知道,此中的《爱》,并非需要用明显的字词和
[摘  要] 淡淡的惆怅且满怀对现世的向往,是张爱玲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基调,同时也是其打动万千读者的关键所在。《爱》作为张爱玲散文的经典作品,一字一句总关情,在短短的三百多字中融入了太多的感情,令人不禁放慢阅读的速度,跟随文中的字句打开丰富的思想世界,读者将联想与文字交融,令人于“爱”之处探寻爱之初。本文结合《爱》创作的背景以及文本,对作品内涵进行阐述。[关键词] 张爱玲 《爱》 散文  时空观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4-0040-03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
□ 徐文君信阳农林学院
作者简介:徐文君,信阳农林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丰富的情节来支撑,而是需要流淌在每一个字词之间,氤氲在读者的心中,这“爱”是她自身的爱,同时也是一段留了大片空白的爱。张爱玲的《爱》用一字一句叩击了读者的心灵,与读者进行基于个人经历的心灵互动,也因此,散文在刊登以后,在战火不断、社会动荡的环境下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即便是在七十多年以后的现在,仍有诸多学者和读者对其进行深入的追寻。
二、《爱》的多角度赏析
1.跨越代际的时空观
按照常理而言,热恋中的青春少女断然不会写出略带悲伤与惆怅格调的文辞,尤其是生长于城市环境中的张爱玲,在写《爱》这一散文之前,未曾走出都市的繁华,深入地感受乡野田园的生活。但是,张爱玲断然不是寻常的女孩,也不能用寻常的思想去衡量。身为文艺女青年的张爱玲,必然在情感上比较细腻,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文青之间的结合要么是轰轰烈烈的爱恋,要么是轰轰烈烈的破碎,张爱玲对枕边人的心思应该有所捕捉,对他们之间的爱情结局有所预测,虽然难以承认或者接受,但是最终还是要面对。对于敏感捕捉与预测的结局,要么是直接摊开,要么是默默忍受,于无声
处用文字来记录,也用这种简单与惆怅极力去隐藏一些难以启齿的内容,为后续的发展留足悬念和空白。
在《爱》这篇散文中跨越代际的时空观,不仅体现在文中被拐卖女子跨越代际的互动,同时也体现在张爱玲本身基于个人预测的跨越感知。她内心清楚,与胡兰成并非会有一个美妙的结局,她清楚,她和胡兰成之间的悲剧,并非如李清照和赵明诚那般天人永隔之悲,而是我明明知道你会在那里,但是却再也没有初见般的美好。只不过,在《爱》这一散文中,张爱玲并非那个被拐卖的美丽女子,而是那个“哦,你也在这里”的无名男子,对于胡兰成来说,张爱玲可能就是那个简单的过客,在漫长的人生中减缩到只能留下只言片语,便消逝在霜冷的长河中。时间推移,年轻的女子已经苍老了,在那棵桃之夭夭的树下,张爱玲浅淡一瞥,看到了化身为苍老女子的胡兰成,正在回忆着什么。于是,此时的张爱玲便横跨时空,感叹起“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你所遇见的人”(杨学民,2009)。
2.真实氤氲的淡愁旋律
陆游曾在《钗头凤·红酥手》中写出“一杯愁绪,几年离索”,向人们诉说出了爱情中的错落与愁绪,也会因为离索两地而产生。张爱玲《爱》这一散文中也展示出了“几年离索”的淡愁旋律,并且这种愁绪本身也有着真实氤氲的气氛,正如张爱玲开篇提道:“这是真的”,并非作者的主观臆造,也并非来自小说或者戏剧。但是,散文中的离索时间相对较长,跨越了从含苞待放到苍苍耄耋的几十年光阴。这种离
索终于在苍苍耄耋的时间点爆发出来,因此,氤氲在文中的淡愁旋律也随着时间的推进过程中,从隐喻于内心到最终的言于口。在千年的历史推移中,曾经在爱情上有着一句美好的向往,即“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在《爱》这一散文中,即便是有情人,最终只能在年久失修的回忆中成为陪伴,而不能打破思想的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的维度中同床共枕,这种对美好向往的失落,本身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
也正是这种愁绪,莫名地牵动了万千读者的心。汉民族在情感上本身缺乏奔放与直白,很多情感只能隐藏在心中,即便郎有情、妾有意,也在这种含蓄中被现实打败,现实的感情也成为不堪一击的“花瓶”,碎落的花瓶被尘封在内心的某一个角落,只有在最深沉的夜里、最清冽的酒后才能够一片片地拼接,在形而上的意念中祭奠过往,折磨当下。而这种现实与意念之间的冲突,本质上也是隐藏在文中浅淡的愁绪。在《爱》这篇散文中,可能那匆匆出场的男子内心也是喜欢被拐卖的女子,只不过碍于某些现实的原因或者个人的勇气,没有能够说出口,而他肯定想不到,没有说出口的话,却再也不会有当面说清楚的可能。在那只有几秒的相遇中,他可能尽力在掩饰,也可能想着来日方长、后会有期,但是来日方长
41
2021.04
真的太长,后会有期也着实令人从青丝熬成白发。美丽的女孩熬过了所有的时光,依旧对那段短暂的美好怀有期待与眷恋,她内心深处的这份倔强,也如同张爱玲一般,即便离开了胡兰成,她还是怀着淡淡的愁绪在品啧过往的回忆。
3.唯美且经典的意象
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走过了诗经楚辞、汉大赋、南北朝的小品文,穿越了唐诗宋词元曲,也在世俗化中演绎到明清小说。千年的文学积淀,衍生出了诸多唯美的意象,也为每一个意象设置了特定的情感意象。如,夜月表达对爱人与家乡的思念、以桃花隐喻爱情等。在张爱玲的《爱》中,虽然只有简短的三百四十字,但是也有着唯美且经典的意象应用,也正是这种意象的互动,搭建起了整个散文的背景与情感主线,同时,也只有精通中华文化意象的人,才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桃树”“夜月”“荒野”等意象的应用,展示出了青春美少女似有若无的爱,也撩拨起了广大读者的心思,更是精妙地传达出了张爱玲本人的思想。“桃树”是缘分,“夜月”是思念,“荒野”则意味着过往的空旷,如果作者直白地将翻译出的意象应用在文中,恐怕这个文章的唯美性会大打折扣。
在常人眼中,若相爱,何不打破世俗的羁绊、共赴白头、相濡以沫?若不爱,又何必在耄耋之年逢人说尽?这种爱与不爱的矛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剧情性内容,也通过矛盾的关联、意象词的应用,引起读者的探索。当然,笔者认为,《爱》这篇散文中矛盾的设置并非张爱玲有意为之,而是在不经意
间产生了绝妙的文辞和意象美。也正是这种意象之间的组合,为散文本身注入了另外一种活力,仿佛沉浸的几十年突然活泛了起来,寂寞的爱恋也随波翻涌而出,不自觉地引导读者为青春美少女的爱情描摹上一幅具有个人特征的画像。
三、结语
爱情的美妙之处并非在于几番说辞之后的缠缠绵绵,而是在于淡然之处的辗转反侧、桃花夭落以后的似曾相识,以及于万千人之间的刚好遇见,纵然最终得到一个错过的结局,但是仍旧能够有白发苍苍以后的回忆。张爱玲的《爱》,全篇没有提及过一个与爱相关的词汇,更没有直击爱的复杂与交织,但是却通过寥寥几笔,穿越了巨大的时空跨度,向人们揭示了爱的本初。这不是一个故事,但也不是张爱玲自身的经历,只是,没有剧情的言说,本身就是最大的剧情跌宕,高潮的到来全凭读者的想象,使得《爱》这一散文可以成为每个读者心中独特的剧本,只是剧本的开始与结局已经被设定了,打马匆匆与浅淡愁绪的回望,或许便是对爱情的一种首尾呼应。
参考文献
[1] 曹婷. 张爱玲散文的时间意识研究[D].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2017.
[2]    余玲.此《爱》,非爱——论张爱玲散文《爱》的反讽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1).
[3]    冯爱琳.承继与超越:“人面桃花”叙事的现代演
绎——以张爱玲散文《爱》为考察中心[J].惠州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
[4] 王昌凤.疲惫的梦——张爱玲散文《爱》赏析[J].剑
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
[5]    杨学民.以“爱”悟“空”——张爱玲散文《爱》解读[J].
名作欣赏,2009(5).
[6]    温静.不思量  爱难忘——张爱玲散文《爱》赏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2).
[7] 周茜.凄美而无奈的爱——张爱玲散文《爱》赏析[J].
名作欣赏,2002(4).
[8]    宋文京.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张爱玲散文《爱》赏
析[J].名作欣赏,1992(2).
42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