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 残疾 瘦削 宽厚 张皇 竭力 泰然 强制 茫然 劝阻 焦黄 着迷 耐心 修理 如愿 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十指连心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
(二)重点课文内容理解
9.《穷人》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1 词语: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保佑 寡妇 蜷缩 黧黑 撕破 搁板 填空 抱怨 唉声叹气 包裹 魁梧
湿淋淋 倒霉 考虑
(1)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魁梧:强壮高大。忧虑:忧愁担心
(2)近义词:抱怨——埋怨 蜷缩——蜷曲 魁梧——高大 宁静——安宁 倒霉——晦气 忧虑——忧愁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3)反义词:抱怨——感谢 魁梧——瘦小 倒霉——幸运 忧虑——开心 蜷缩——舒展  宁静——喧闹
2.句子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理解: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那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理解:看似矛盾,实际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理解: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能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省略号的连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3.中心思想: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赞颂了沙俄时代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
1 词语: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羞愧不已 瘦削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酷刑 十指连心 泪
流不止 拭泪  瞥见 尴尬 一瞬间 怒目圆睁 不由分说 嗫嚅 攥紧 泰然
(1)刻骨铭心:铭,把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攥:握。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不由分说:不容争辩
(2)近义词:宽厚——忠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阻止——阻挡  茫然——怅然
(3)反义词:宽厚——狡猾 阻止——推动    茫然——明白
2.句子
(1)我回头去看楞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理解:父亲知道,青年是看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2)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3.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11.《唯一的听众》
1.词语:蹑手蹑脚 洋溢 庄重 珍藏 荒唐 割舍
(1)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蹑,放轻脚步。割舍:抛弃;舍去。
(2)近义词:声望——名望 抱歉——内疚 和谐——融洽 打扰——打搅 慈祥——慈善 珍藏——收藏  平静——安静 羞愧——羞惭
(4)反义词:平静——激动 和谐——别扭 慈祥——凶狠
2.句子
(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答:因为,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互相交流。所以“我”会忘记她是聋子。
(2)(为什么老人说“我的”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答:并不是这样。其实老人是在鼓励我,并且看到我的琴技在不断提高,而感到欣慰。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答:因为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
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答:老人并没有耳聋。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4、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5、写作方法: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兴高采烈的反义词7、文章情节: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8.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2.《用心灵去倾听》
1.词语:着迷 无所不知 问讯处 兴高采烈 水槽 苏珊 从未谋面 锤子
(1)近义词:着迷——入迷 奇妙——奇巧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2)反义词:奇妙——平常 兴高采烈——无精打采
2.中心思想: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生字词:邀áo游 和蔼ái 渺miǎo小 璀cuǐ璨càn 恩赐cì 滥làn用 矿kuàng产 资zī源 晶jīng莹yíng
慷kān慨kǎi威胁xié 目睹dǔ 枯竭jié 葬zàng礼 菲fēi格雷特 巴拉圭guī 汛xùn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震耳欲聋 世外桃源 枯槁gǎo 哀悼dào 酋qiú长 麋mí鹿lù 骏jùn马 雄鹰yīng 潺潺chán 松脂zhī
婴yīng儿 眷juàn恋 土炕kàng 肆sì虐nüè 盘踞jù 破碎 滋润 滋养 悲剧 治理 归宿 荡漾领悟 纷至沓tà来
从天而降 生命垂危 风雨同舟 奄奄一息
多音字:一叶扁piān舟 供gōng品 困难nán无数shù 降jiàng临 模mó仿 血xiě液 扁biǎn平 提供gòng
灾难nàn数shǔ不清 投降xiáng 模mú样 血xuè管 倒dào影 参cān 卷juǎn过 睡jiào觉 倒dǎo下 人参sēn
试卷juàn 觉jué得 
近义词:
灾难──灾祸 庄严──庄重 晶莹──晶亮 慷慨──大方 贡献──奉献 璀璨──灿烂 渺小──微小
和蔼──和气 天际──天边 沉寂──沉静 透亮──明亮 恩赐──赏赐 威胁──威吓 清晰──清楚 
节制──控制 肆虐──残虐 盘踞──占据 恭敬──尊敬 劲挺──挺拔 险恶──凶险 交错──交织、交叉
遨游──漫游 枯竭──干涸 纹痕──痕迹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反义词:清晰──模糊 消失──出现 浪费──节约 减少──增加 交叉──平行 灵活──呆板 节制──滥用 精心──马虎 凶猛──温顺 荡漾──平静 恭敬──粗暴 渺小──巨大 慷慨──吝啬 节制──放纵
保护──破坏 枯竭──丰富 有限──无限
一、《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