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1春天在哪里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二年级
提供者
周庆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在哪里》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这是著名儿童作家陈伯吹写的一首诗歌。诗人用一个问题——“春天在哪里”作题目,而诗歌的每一小节也是先提问再回答,给人一种新鲜感。
全诗有四个小节,分别描写了春天来临时枝头上、草原上、竹林里、田野里的景象。微微吹动的春风,薄薄细细的雾,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明亮的太阳,使人感觉到春天的清新、美好。作者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如“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草儿醒来,换上绿的新衣”“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美丽和充满生机的画面。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雾、薄、换、笋、探、蚕”6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特别是轻声),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一些植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伴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品质也不断地在发展变化。很多的孩子由于家长的宠溺,以个人为中心,忽视身边人的感受。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缺乏感恩心理。而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感受到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说教法
1.有关春天的手抄报情景表演法 
 
2.想象体会法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本,读中品情悟情
    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体会,读中悟情。
3.读写结合法
  学生们体会到:在地震这场大灾难中,是爱的力量让这对伟大的父子创造了奇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此外,还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投影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给“春”朋友(用“春”字组词)
学生汇报(春天、春季、春风、春雨、满面春风、立春……)教师适时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学生的扩词能力,又营造了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其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扩词,由有关“春”的词语联想到春天的情景,春天的画面。)
2、(播放《春天在哪里》)
小朋友们,春姑娘已经迈着轻快的步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了,可你知道她在哪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春天在哪里!
引出课题,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把“春天”一词读得较重,读出那种悠远、寻的味道,“在哪里”读出疑问的语气,“里”读轻声。 
3、学生谈感受:说说春天会在哪里?
(设计意图:《春天在哪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词与课文内容相呼应。在如此熟悉而又轻快的歌曲中进入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生字教学
教师:小诗中有几个“新朋友”,老师把他们请到了黑板上,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够比较快地跟他们交上朋友。
出示字卡:
  wù  báo      huàn    sǔn  tàn    cán
  薄薄细细  上  竹  出头 
1、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2、去掉拼音读词。(同桌互读、全班齐读、抽生读等)
3、读句子:
㈠春天的雾薄薄细细。
㈡草儿醒来,上绿的新衣。
㈢竹笋从地下出头来啦!
㈣麦苗而青,菜花儿黄,豆花儿香。
4、学生交流记字方法(从结构方面,从读音方面,编字谜或顺口溜,形近字等记忆字形、字音。)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不单单学习字,而由“字”到“词”到“句”,把“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化枯燥为有趣。)
四、自读课文,再次感知
1、出示填空:春天在(      ),在(      ),在(      ),在(      )。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春天在(枝头上),在(草地上),在(竹林里),在(田野里
(设计意图:这是对上环节生字教学效果的检测,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勾画的好习惯。)
五、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1、自由读
2、汇报读(读你最喜欢的小节),说说写了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A: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B:春天的雾薄薄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C、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D、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
3、重点指导其中一句:
如“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1读一读,感受春天的美好。
2想一想,想象春天来了,柳条、桃花的喜人样子。
3读一读,比较句子。
柳条儿摆动,桃花儿红了。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④“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中的“探”字引导学生换字,比如换成“长”“钻”“冒”等,体会“探”的妙用。(“探”是一种主动的姿势,是带着好奇的心理的词语,“探头探脑”的顽皮和稚气含在其中。在作者的眼里,这哪里是笋芽,分明是一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的娃娃。)
4、仿写拟人句。
    (设计意图:读诗句,想画面,“诗中有画”;欣赏视频,说诗句,“画中有诗”,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六、配乐诵读,尝试背诵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让我们再来感受春天吧!
1、师生合作朗读
2、学生配乐朗读
3、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句子,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七、拓展
1、春天在枝头上、草原上、竹林里、田野里,春天还在哪里呢?
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2、仿写
春天在那里?
春天在(      ):
(                  ),
(                  )。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学写小诗“是一项拓展性质的练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所做的小诗不必像课文一般严密,也不一定要拘泥于课文里诗句的格式。
八、作业
1、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和名句
2、搜集春天的美丽图片
3、办一份“春天”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枝头上    微风    桃红柳绿
春天在哪里        草地上    轻雾    草儿换衣
竹林里    细雨    竹笋探头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不单单学习字,而由“字”到“词”到“句”,把“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化枯燥为有趣。)
四、自读课文,再次感知
1、出示填空:春天在(      ),在(      ),在(      ),在(      )。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春天在(枝头上),在(草地上),在(竹林里),在(田野里
(设计意图:这是对上环节生字教学效果的检测,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勾画的好习惯。)
五、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1、自由读
2、汇报读(读你最喜欢的小节),说说写了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A: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B:春天的雾薄薄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C、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D、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
3、重点指导其中一句:
如“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4读一读,感受春天的美好。
5想一想,想象春天来了,柳条、桃花的喜人样子。
6读一读,比较句子。
柳条儿摆动,桃花儿红了。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④“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中的“探”字引导学生换字,比如换成“长”“钻”“冒”等,体会“探”的妙用。(“探”是一种主动的姿势,是带着好奇的心理的词语,“探头探脑”的顽皮和稚气含在其中。在作者的眼里,这哪里是笋芽,分明是一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的娃娃。)
4、仿写拟人句。
    (设计意图:读诗句,想画面,“诗中有画”;欣赏视频,说诗句,“画中有诗”,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六、配乐诵读,尝试背诵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让我们再来感受春天吧!
1、师生合作朗读
2、学生配乐朗读
3、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句子,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七、拓展
1、春天在枝头上、草原上、竹林里、田野里,春天还在哪里呢?
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2、仿写
春天在那里?
春天在(      ):
(                  ),
(                  )。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学写小诗“是一项拓展性质的练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所做的小诗不必像课文一般严密,也不一定要拘泥于课文里诗句的格式。
八、作业
1、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和名句
2、搜集春天的美丽图片
3、办一份“春天”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流程图
1、春天在哪里
图片故事情境导入
课件1
看图片,谈感受
课件2-4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5-11
判断调整
指导识字
读悟展示
深入引导,让学生谈体会
课件12
板书引导小结升华
读悟中心句段
课件13
布置实践作业
 
结束
七、教学评价设计
  导入环节,孩子兴趣高昂,加之有音乐欣赏,孩子交流积极,课题读得有板有眼。
生字教学,一改以往的为认字而认字,由词为突破口,字、词、句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白字组成词,词连成句子,让生字反复、多次而以不同方式在孩子的面前出现,学生具有猎奇心理,因而百读不厌。只要孩子预习很成功的话,此环节所花时间并不需要很多。
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环节。该环节主要以读为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春天在枝头上……”“春天在草原上……”“春天在竹林里……”“春天在田野里……”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还有些困难。而学习这篇课文时,正值春光明媚。由于在课前曾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感受和煦的春风,观察焕发生机的植物,由于他们有了生活积累,有了实践知识,再加上一些课件的合理使用,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当然就水到渠成了。
八、帮助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