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春天的足迹》
教师个性化批注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 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颂春、绘春,唱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欣赏春天的美丽风光。
  2.运用想象联想抒写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1.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资料。
  2.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春天。
四、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一课时。
五、(一)准备阶段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春天的赞歌(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3、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编辑“自然日志”。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六、教师指导
1、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⑴二十四节气歌。补充资料: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⑵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有关春天的手抄报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下面这些古诗名句供参考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江春行》)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朱自清
七、活动展示
导入语:配背景音乐让学生朗诵以下小诗,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春天,你好!小草,
从松软的泥土里,绽一串晶莹的笑
兰花,在早晨的宁静中,
 献一个芬芳的舞蹈;
黄鹂,在丁香林里,
唱一支绿的歌谣——
春天,你好!
师总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分别写了小草、兰花和黄鹂,表现了小草、兰花和黄鹂对春天的欢迎。也表达了人们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活动一:记录──春天的足迹:
  1、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注明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主题、参与观察人员、记录员、观察记录、观察感受。)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小组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各组可以利用照片与文字相合的方式制作“自然日志”、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
  第一小组上台来展示本组的成果,以学生主持的方式。
  A、有关春的知识竞赛:
  让我来考考大家吧!来玩个小游戏──成语接龙看看你们对春天成语知道多少呢?首先我来介绍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从1、3、5、7条的第一同学开始到2、4。6、8条结束。在一分钟内哪一组写的最多。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
  B、学生运用所做的课件来介绍本组的自然日志:
  (第一组的同学制作的“自然日志”是不是很精彩?随着他们的日志已经把我们带进了芬香宜人的春世界。你们喜欢他们的成果吗?说说你的理由)
  (历代文人墨客在面对春这样宜人的季节里留下了不少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谱下了春天的赞歌,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春晓》)那么大家还能说出有关于春的诗歌吗
  老师知道在课后不少同学写春的诗歌、写春的散文,下面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活动二:谱写──春天的赞歌:
1、历代文人墨客在春这样恬静的季节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的世界。(学生自由说出有关“春”的诗句)
2、由学生推荐代表上台朗诵以现代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
3、教师演示一首有关春的诗篇。
4、学生稍作评论(可以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电评)
  第二组组员展示本组成果。(配乐朗诵小组推荐的原创文章)
  第二组的成员把我们带进了诗人的情怀,让我们领略了诗人笔中的美。春天像一个巨手,春天像一副画,给我们勾画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八、用一句话写下“我心目中的春”
选读几篇较好的句子,供同学们欣赏。
九、活动小结
学生谈谈此次活动的收获、遗憾及今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