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最近在学生中作了调查。现在我把学生的答卷加以条理,写在下边,供大家参考。
    老师要博学多才。大学生希望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不能苛求每个老师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资本。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
    老师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渊博的学识最终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传授给学生,所以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非常尊敬肚里有货又能表达清楚的老师。对讲授内容要熟悉、精通,并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从生活中发现学问,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讲解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游刃有余。气氛轻松,视野开阔,不是照读教案,照本宣科。
    讲课还要能够满足同学的迫切需要。毕业班的学生总是希望老师多穿插讲解一些关于考研的知识和信息。
    不要把课外的坏心情带到课堂上来。讲课话语要清晰、响亮,让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不要只顾自己侃侃而谈,而全然不管学生的反应。授课条理,切忌繁缛。上课啰嗦的老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上课要守时,不迟到,不拖堂。
老师要有幽默感。幽默风趣的老师总是受欢迎的,此事屡试不爽。寓教于乐,总能给学生留
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对学生要公正, 一视同仁。许多同学强调这一点,甚至认为最重要。有些班主任对成绩好的学生很照顾,有些男教师对漂亮女生特别厚道,这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老师要有责任心,对教师这份职业要充满热爱。老师要有亲和力。有问必答,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平易近人,宽容大度。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处理事情。有爱心,有耐心,善于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与学生分享。
    老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勇于认错。有独立的个性,有内涵,有深度,有思想,诚实,善良,讲信用,有正义感,还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言谈举止都能透露出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老师要衣着整洁,端庄大方。在如今的年代,不修边幅不再是老师风度的体现。学生要求老师的衣着要整洁适宜,不要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听课情绪。
    总之,老师要德才兼备,还要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学术具有特长,观念与时俱进。其实,如此完美的老师在现实中是很难遇到的,学生的要求过于理想化了。这说明老师要理解学生,学生也要理解老师。师生共同努力,建设美好校园。


教师的人格魅力                 
马列教研部教师 郭同峰 
    学生眼中的老师与教师眼中的同行尽管是同一类对象,但角度不同可能结论各异。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学生相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处在弱势地位。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燃起他们进步的火花,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由衷的爱和尊重。当今社会是民主社会,作为当代教师,要彻底摈弃陈腐落后的师生观,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尊严上师生之间是平等主体,对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体的学生,应给予加倍的呵护,认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对人的影响至今尚未彻底肃清,我们不少教师的民主意识还比较淡薄。教师缺乏民主意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
    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决定性要素。精通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理论内容,是
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本保证。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的划分越来越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日益明显,以利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为专业知识的讲授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自己在教学时能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现代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要成为受学生欢迎和尊重的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假以时日,每个教师都会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博学睿智 平易近人

    博学,不仅仅在专业知识方面,而是能够将各方面知识装入自己肚里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又怎能不受大家欢迎?我们院就有这样一位老师,MBA毕业的他讲起课来可以说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简直就是大家的超级偶像。讲起管理,他可以从三国演义讲到沃尔码,
从东周列国志讲到本省的秦池,经常有许多其他学院的同学跑来听他的课,人气想不旺都不可能。
    另一方面,他讲课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大家总抱怨时间过得太快。还有一位老师,也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受欢迎的老师。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每次听完她的课总有种拨开乌云重见天日的感觉。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跑去跟她谈心。我们给她的评价是:有思想。作为一位大学老师,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能够与我们像朋友一样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喜欢这样的老师。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两位老师都很平易近人,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记住了他(她)们。

良师益友
王俊红
    “良师益友被用来形容老师已经很多年了。同作为老师,不论是高校教授,还是中学老师,乃至幼儿园阿姨,能成为良师,那是本职;如果亦能成为学生的益友,那么这可谓是成功的老师了。
    大学生们虽可称得上是成年人了,但在老师面前,我们永远都是懵懂的孩子,我们需要老师的帮助,可是在大学中,一个学期我们又会看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几次呢?老师们虽然都很忙,但也应多关注些学生的心理与生活。大学生活虽然比较轻松,但我们也有心理压力,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考研、就业... ...诸多大学校园流行语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在脑中存在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个名词,并不真正了解,而这些,我想正是老师们在授课之余应该多与我们交流的话题。
    中学时,我们是倍受园丁呵护的幼苗,因此才有了今天;但幼苗长成后,并不意味着再不需打理。不管不问,却盼着像无头苍蝇似地四处碰壁的我们成材是不大可能的。我们的老师多是良师,知识渊博;但我们更需益友,在我们的大脑接受知识灌养的同时,干渴的心灵也能得到爱的关怀。曾听心理系的一位研究生说,他们研究我们大一新生的档案后,发现竟有30%的人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可怕!可悲!老师们,请对学生再多一分关心、关爱吧,良师可以帮我们指引道路,益友更会春风化雨从心底激发出我们前进的力量。敬爱的老师们,能做我们的朋友吗?盼望着、盼望着……

育人者更要重修身
刘吉  郑培国
    我所喜爱的大学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深邃睿智的学者,还应该是一位具有良好品质的心里指导师。我认为大学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承知识,更应该引导心灵向上。大学是学子踏入社会之前的跳板,在这里大学生们完成成长的蜕变。在这里大学生要做好一切准备,不仅是硬件方面的更是软件方面的。因此大学老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化人才,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康向上心灵和成熟心理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说大学老师还要是一位帮助学生成长的解惑者。
    一位优秀的大学老师应该具备很多方面的条件,但是坚守住知识分子的良知应该是必备的条件。质言之,我所喜爱的大学老师他应该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捍卫正义与真理的勇气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和矜持。因为,在我看来,知识分子一个民族和社会良知的守护者,是社会的中坚和脊梁,诚如北宋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疑,大学老师是知识分子的精英部分,他们依据自身的学养和素质,传道授业、经世济民。如果一个大学老师把授课当作赚钱的工具,把学术当作牟取自己爵位的手段,这样的老师无论如何也不会赢得我的尊敬和爱戴。


艺高德馨
宋飞
    易中天式的教师,可属艺高派之代表。同属此派别的还有一年前去世的上海交大的讲师晏才宏,这位至死也没当上副教授,却被同学们誉为魔电,课堂几乎场场爆满的教师,同样赢得了校园内外千千万万人的敬重与怀念。
    此派系深受学生喜爱的秘籍,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了解学生究竟想听什么。二是风趣诙谐、寓教于乐。据有关报道,易中天在厦门大学开课时,提前半小时过去,被堵的水泄不通的门口就已经进不去人了。听课者即使要面对无立锥之地的局面,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易老师讲起课来妙语连珠、如鱼得水,说到高兴时,还会给大家唱民歌、表演对白等。三是学识渊博、中西贯通。四是深入浅出。
  支教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孟二冬老师无愧为德馨派的擎旗人。据称,孟老师在身患气管与食道恶性肿瘤几乎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用洪亮的嗓音给学生讲课,直至最后晕倒在讲台上。他在住院期间,当得知石河子大学学生缺少学习资料时,亲自托人将自费制作的200多张古籍资料光盘带了过去。与孟二冬老师同属一个派别的还有武汉大学的徐家
荣老师。这位被学生们称为慈祥的母亲的教师多次赞助贫困学生。班里有学生因病住院的,她都无一例外的亲自到医院陪护。总结这一派别教师受学生爱戴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馨香弥久的师德和心系学生的境界。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喜欢的老师
王可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认为,真正能够传道的老师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爱戴和敬重。,顾名思义,就是道理、方法的意思。我所喜爱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应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他们善于将知识引申到现实中,而不是一味的深钻课本;他们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用最浅显的现象揭示最深奥的道理,给同学以思考的空间。
    许多同学认为,公共课是在浪费时间,因此逃课现象屡见不鲜。但《思想概论》课却少有人逃。因为讲课的老师总是能够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以自己对人生的探求和对社会的体悟帮我们规划着思想,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懂得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就是人格和学识,只有拥有学识
才能坚守住人格…… 他用亲身经历教导我们人重在立德,让我们更为冷静、客观的对待人生。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堪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郑逸芳,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兼任院工会主席、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校女工委主任、校侨联副主席。
    教书育人 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
    德育首位决定了德育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学生的必修课。郑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品德课的特殊性,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困惑。学生也把她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有什么思想问题和困惑,主动她交谈,2003325日晚,一位女同学(余某某)突然来到郑老师家,一直哭个不停。原来这位同学与另一位同宿舍的同学闹别扭,积怨很深,加之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对她不理解,她感到无助和绝望,萌发了报复对方并自杀的念头。让这位女同学尽情倾诉后,郑老师慢慢地细心地进行开导,直到这位女同学情绪稳定后才让她离开。过了几天,这位女同学又到郑老师,说对方蛮不讲理,她简直忍不下去了,郑老师教了她一些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郑老师还兼班主任工作,全班同学的姓名及性格特
点她都了如指掌。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班上多位同学成为预备党员,该班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她还热心地为党校学生和各学院的学生开设热点问题讲座,为女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各种途径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做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岗敬业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郑老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公共基础课,特别是德育课的教学工作,二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年年都是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在教学中,她十分讲究教育艺术,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反复推敲:一是深入浅出,融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二是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针对性;三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在有关部门组织的教学检查和观摩中,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在当时全校开设的任选课中,她开设的《社交与礼仪》等课程曾连续两年都创下了全院选报人数最高记录。许多同学听完她的课后都会说:郑老师的课十分生动,不是古板机械的说教,而是结合时代的特点,用课本的观点去讨论同学们所关心的并能产生共鸣的话题,使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认真去听了。
    由于工作尽心,教学效果出,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20066月,郑老师荣获福建农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刻苦钻研 教书育人结硕果
    郑老师一直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来探讨和研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动态和热点问题。独著、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6部,其中32万字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著一部;主编《新编公共关系学教程》等教材两部;参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三部。发表有关学术论文30余篇,获奖多篇,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个问题》和《当前女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特点的调查分析》分别获全国高校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课中的系统构建》获省高校思政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6项,其中主持完成了《福建农村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福建省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研究》、《福建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弱势体研究》等6项省社科十五规划研究项目和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中《福建农村公共管理体制的调查与分析》参加了全国和谐社会模式与三农问题解决途径的研讨会,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她于2002年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福建农林大学最年轻的女教授之一。20
0310月,她参加了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社科专题报告会和百乡镇调研的大型双百活动,她作为龙岩分团唯一双肩挑的专家,一边承担专题报告任务,一边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带领全组成员开展专题调研,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郑老师虽然教学、科研工作繁忙,但她十分热心社会工作,尽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她认为,生命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功利和索取,只要是党的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她都会全身心地投入,义无反顾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徐金汉,男,教授,博导,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植物保护学院植保系党总支书记。兼任福建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
    敬业爱岗,教书育人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徐老师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录相材料以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徐老师每年的教学工作量均超额完成,其中本科教学260学时以上。目前主讲的《农业昆虫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主持了《普通昆虫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在教学中,徐老师把神圣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舞台,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不断修改和补充授课的内容,讲究授课方式和技巧,训练过硬的基本功(如板书及绘图技能),反复推
敲多媒体教学幻灯内容与艺术的结合。曾获得校首届青年教师板书比赛一等奖、首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一等奖以及首届校教学贡献奖。
    作为老师,徐老师时时注重仪表端庄,始终做到严以律已,言行一致。特别是在课堂纪律方面,能与同学一视同仁,在每届各门上课的第一节,他都习惯与学生定下共同的承诺:坚决抵制课堂迟到现象。凡老师迟到,同学可告教务处;如学生迟到,则不能擅自进入教室25年以来,徐老师坚持这个原则,从不迟到,也从不拖课。课堂整然有序。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教师风范,并影响了一届届的学生。
    平时,徐老师十分平易近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自已的亲身体会和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上,热心帮助他们,凡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落后的学生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爱护和关心他们,特别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以长者的身份热心帮助他们。
    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导师,徐老师要求学生刻苦钻研,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论文的设计到实施,从资料收集整理到论文的撰写,能以师长的身份言传身教科研思路和方法,严格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开展科研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徐老师所指导研究生及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在90%左右。
2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博士生,其中1名被录取中科院博士生。有2位本科生论文获大学生科技论文优秀奖。
    徐老师认为要搞好教学,总结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的得失长短,及时更改教案或讲稿。在课程结束之前,真诚地要求每个同学对本课程进行客观评价,以便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来,徐老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授课中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通俗。营造一种形象、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在历届学生评价中,总以高分(96分以上)名列前茅;2006年植保学院党总支在2002级和2003级学生中,征集全院教师风范文章共25篇,其中约三分之一(8篇)文章是对徐老师教学风范高度评价。2006年分别评为福建农林大学师德标兵和福建省师德标兵。2007年由校学生会组织,全校学生网上无记名投票,被为十名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徐老师率先应用多媒体教学,坚持以学科研究前沿及生产实际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倡导启发性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竞赛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得到各
届学生的高度评价。根据本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制作了各种的教学标本数万号;拍照了近千幅的昆虫生态的图片;录制了40多个教学光盘,可播放近100小时的教学内容。并在各届的教学中适时应用。目前参编全国面向21世纪课程统编教材《 农业昆虫学》(2002年)及教育部规范教材《 农业昆虫学》(2006年)、教学研究论文1篇(第二),合编论著一本。
    为了活跃教学氛围,自2000年以来,徐老师每学期都采取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命题方式,举行生动活泼的专业知识竞赛。其中有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多项选择题以及综合分析题。通过这种竞赛,增强同学的凝聚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徐老师改变单凭期末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推行注重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成绩评定标准,学生成绩除了期末笔试外,实验操作考试、实践教学能力、知识竞赛以及课堂专题讨论的成绩作为综合性评价的重点。同时,开展了田间调查观察和现场考查及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并且根据各种考试的内容相应建立试题库,形成标准化考试模式。
    重视科研,服务三农
    近年来,徐老师分别承担和主持国家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
关科研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以及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参与福建省跨越计划(2001-2003年)以及重大的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已发表各级论文40多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报5篇。2001-2005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二)。
    近年来,徐老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省、地、市各项科技兴农和科技推广工作,比如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积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配合我省(如省农办、省农业厅和省农资等)的各项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讲座或现场咨询,为三农发展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为了配合学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徐老师配合院党委、团委,利用暑假带领学生前往厦门、同安等地,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通过实地调查、现场咨询等科技活动。不但提高了同学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生产部门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