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文豪是怎样炼成的?年少的勤奋必不可少(二)
这样的勤奋,贯穿了他的一生。欧阳修曾经写了自己文章有成,也是来自于勤奋。所谓“作文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日常坐卧起行,随时随处,他都在文章上用心。能成为一代文宗,为四海仰视,天赋不可少,但更离不开这样的苦功夫。
天圣元年,十七岁的欧阳修开始了自己的科考首秀,但他的科举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接连两科都不幸落榜。落榜怎么办?对于奋进者而言,所有脚下的石头都不会是绊脚石,相反都会成为他成功的基石。聪明的他开始反思怎样做才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天圣六年,欧阳修撰长书《上胥学士偃启》为贽,拜见胥偃以求指引,胥偃读后大为称赏,忍不住说“子当有名于世”。高兴地将其收于门下,亲传文艺,由此欧阳修的学业日渐精进。
天圣七年春,他由胥偃推荐入国子监,这一年的秋天,就参加了国子监的考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成为监元和解元,随及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又拿第一,成为省元,这也算是连中三元了,在当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意气风发的他,认为自己在接下来的殿试中,也当能一鼓作气,再夺第一。他为此还特地做
了一身新衣,准备穿它参加考试。但一同待试的广文馆同学王拱辰却极其调皮,竟抢先试穿了他的新衣,还不无得意地说“我穿了状元的袍子啦”。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才学已经为人们公认,人们都觉得状元已非欧阳修莫属。
但事实却是非常的有戏剧性,放榜出来,中状元的却是首穿欧阳修新衣的王拱辰。当然欧阳修考得也还不错,被仁宗皇帝唱为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欧阳修的同乡时任主考官的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之所以未能夺魁,主要是其锋芒太露了,众考官想要挫磨一下他的锐气,以助他早日成才。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金榜题名的同时,欧阳修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另外一喜——得接良缘。北宋时候“榜下择婿”已成风尚,在当时朝中的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为自家千金择偶。而欧阳修一中进士,水到渠成,就被自己的恩师胥偃定为了女婿。
年轻的欧阳修就这样以自己的勤奋努力为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纵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他是斗雪舞风的一枝红梅,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之中,笑出了最美的姿态。
而那一年他刚刚才24岁。
王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