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盖世浪子班头
乱世呼唤英豪。但是那个乱世没有英豪,只有浪子。这个浪子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铛铛的一粒铜豌豆一一这个浪子叫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祁州(在今河北)人,一说大都(今北京)人,一说安国(在今河北)人,一说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作为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和“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人称“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贾伸明补《录鬼簿》)。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最多产的戏剧家,他以如椽巨笔,一空倚傍,自铸伟词,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1958年,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展开了“纪念关汉卿创作七百年”的各项文艺和学术活动。
关汉卿的父辈和祖辈都以行医为业。父亲希望关汉卿继承祖业。可关汉卿偏偏对此毫无兴趣,整日热衷于野调俗曲,年纪轻轻,脑子里装的便尽是一套套的戏词儿。
尽管父亲一再训斥儿子,要他求学上进,关汉卿依然是我行我素。
一天,父亲进得书房,看到关汉卿又在如痴如醉地读着《西
王拱辰厢记诸宫调》,气得没头没脑就打去,母亲见儿子挨打,着急地说:“别打了,打坏了孩子也没用啊。”
晚上,父母商量,不如给他个媳妇,成了家,也许会安分些。于是,便给他选了同州董进士的女儿董爱贞。董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爱贞出生在大户人家,却丝毫也没有千金小的娇气,贤淑聪颖,温柔端庄,所以,二人婚后的生活还算美满。
时间在不知不觉地过去,父亲仍没有放弃要儿子走从医之路的希望,关汉卿却对此越来越不上心了。父亲去世,家庭的顶梁柱倾倒,家道随之迅速衰败。这时,从小就痴迷于戏剧的关汉卿坚定了信心,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决定:“我要出去为戏班写戏,以此谋生。”
真定府,是关汉卿施展写戏才华的第一个舞台。在那里他创作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状元堂陈母教子》。科举与读书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元朝罢废科举,文翰晦盲,使读书人没有了“学而优则仕”之路,关汉卿一直思索着,要写一个呼吁恢复科举的杂剧。
宋人刘斧的笔记《青琐高议》中“一门枢相”的故事,使他到了剧情发展的入手处。戏是这样的:宋故陈相国夫人冯氏,训教三子甚严。一日,家中墙边刨出金银一套,母令诸子埋覆如故。是年长子良资上朝应举。良资得状元归。次年,次子良史应举,亦得状元。第三年,幼子良佐应举,良佐夸口必中头名。报登科者至陈家,误报良佐得状元。陈母出迎。适新状元夸官,陈母拦
马,为所斥,始知乃王拱辰,大惭,因邀至家中,以小女梅英妻之。良佐得探花归,母赶其出门。陈家为母做寿,席间,众人羞侮良佐。良佐当下辞别,再度应举,亦得状元归。因途中受人蜀锦,为陈
母责打。寇准查知陈母大贤,教子有方,奉旨召陈母及四状元,加官赐赏。
《状元堂陈母教子》使关汉卿在河北一带开始小有名气,恰在此时,关汉卿接到世交梁进之的来信。梁进之的父亲和关汉卿的父亲既是同僚,又是好友。梁进之是大都任警巡院判官,主管城内的民政事宜。他虽为官吏,但诗词曲赋造诣很深,而且还经常出入勾栏写戏,梁进之多次听父亲讲起他同僚好友的儿子关汉卿。一次,他偶然听说《状元堂陈母教子》就是关汉卿所写,便热情地写信,要关汉卿来大都发展。
在这里,关汉卿结识了许多编写剧本的书会才人。老成持重,寡言少语的杨显之比关汉卿年长,关汉卿每写出一戏,杨显之常与关汉卿商酌修改,故朋友们给他起了个绰号——“杨补丁”。关汉卿还经常和梁进之、杨显之、王和卿、费君祥这些剧作家一起谈曲论戏,编写剧本。这段经历,给关汉卿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与舒畅。真个是“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呵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一日,关汉卿、杨显之和王和卿来到勾栏看杨显之的新戏《潇湘雨》。这是一部以多情女子负心汉为题材的作品。儒士崔通未仕前娶张翠鸾为妻,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
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可_旦高中状元,便抛弃发妻,另娶试官之女,以为攀附之阶。当翠鸾历经辛苦到他时,他不仅不认,反诬翠鸾为逃婢,发配沙门岛,并嘱解差在途中将她害死。作品以犀
利的笔触,将一个趋炎附势、人格卑下的无行文人,无情地揭露了出来。
扮演翠鸾的花旦,扮相俊美,歌喉圆润。尤其是演到第三折,荒郊空野、风雨交加,翠鸾披枷带锁、负屈衔冤,如泣如诉,扣人心弦。关汉卿为杨显之的戏词所感动,更为扮演者出众的演技所折服,于是戏一结束,他便急切地问道:“这花旦看着面生,是新来的吗?”
不待杨显之回答,王和卿说:“汉卿好眼力!这是、行院新来的花旦,名叫珠帘秀,人称‘朱四’。戏路宽,旦末双全,不仅花旦唱得好,驾头也唱得好。”
见关汉卿面露欣赏之情,王和卿便又建议道:“汉卿兄,不如把你的新戏拿给她来演。”
“我看呐,《闺怨佳人拜月亭》里的瑞兰,非此人莫属啊。”
《闺怨佳人拜月亭》写的是:金末边境不安,兵部尚书王镇奉旨前往镇抚,夫人及女瑞兰为之饯行。大都失陷,瑞兰母子逃难中失散。书生蒋世隆,亦与妹瑞莲失散。王夫人遇瑞莲,认为义女;世隆遇瑞兰,结为兄妹。路遇草寇打劫,寨主陀满兴福,本忠良后裔,因全家被害,落草为寇,尝与世隆结为兄弟,因欲留之长住。瑞兰以其为寇,力劝世隆勿从,遂去。世隆病卧旅店,
瑞兰请医诊治,精心护理。适遇王镇,瑞兰诉其苦,并告与世隆婚事。镇嫌贫不许,怒将瑞兰带走。瑞兰与世隆坚订后约而别。镇父女路遇王夫人及瑞莲,同往汴梁。瑞兰思念世隆,某夜,暗自烧香拜
月,默祝团圆,为瑞莲窥破,遂以实相告,彼此方知为姑嫂。世隆、陀满,各中文武状元,镇以二女嫁之,几经误会,双双成亲。
珠帘秀读过剧本,深受感动。“这是一出好戏。瑞兰对爱人蒋世隆柔情缠绵,忠志不渝,真使人回肠荡气。”由于她对剧本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所以表演起来,逼真细腻,加上唱腔圆润,韵味醇厚,把瑞兰这—人物演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拜月亭》连演10场,场场爆满,勾栏的观众人潮如涌。珠帘秀自此在大都艺坛上远近闻名。
日子久了,关汉卿逐渐了解了珠帘秀被迫入行院的原因。原来,由于父亲被蒙古人打死,为了维持一家7口人的生计,母亲不得不把她卖到了行院。在大都,关汉卿为了排戏演戏,几乎每天都要出入行院,和行院的妹们相处,所以,对她们的生活、思想、悲喜、哀乐有着深刻的理解。听说了珠帘秀的不幸身世,怀着对行院妹们的尊重同情之心,关汉卿决定为行院妹们的遭遇写一出戏,这就后来有名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是一部杰出的喜剧。写的是:开封妓院赵盼儿,机智、老练而富有义气,她曾经有过幻想,憧憬着同一个知心的男人过自由、幸福的生活,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里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