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在开封生活近二十载奠定她成一代词家基础
  开封李清照塑像
  □记者盛夏文李康洪波摄影
  一、“被富养”的女孩
  xx年初春,记者在开封滨河路西段,寻访李清照塑像。
  塑像立于路边小游园内,看上去李清照20余岁,衣衫洁白,亭亭玉立,手执书卷,眉目锁着轻愁。正合常人对她的想象,清丽、端庄,略带感伤。
  事实上,真正的李清照,个性更丰满和复杂。
  少女时代,她健康开朗、无拘无束,被最好的文化“富养”。
  她的外曾祖父王拱辰,开封通许人,19岁成了宋代最年轻的状元。母亲王氏,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父亲李格非,山东人,是著名学者、散文家,官至礼部员外郎,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王拱辰
  正统文化环境中,这样的家庭背景,女性表现才华反而更难,但李格非欣赏女儿才华,让女儿受到最好的教育。
  李清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还深通博弈之事,大小通杀,只赢不输,她懂21种游戏,最喜“打马”,甚至“通宵打马”。
  她对酒的喜爱,持续了一生。《漱玉词》中,粗略统计,“醉”出现11次,“酒”出现19次,“煮酒笺花”“非干病酒”“酒意诗情谁与共”“酒阑更喜团茶苦”“东篱把酒黄昏后”等等,比比皆是。
  她在词中写:“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写诗和喝酒,生活必需。
  李格非常将爱女作品拿给朋友看,她成为京城“高知圈”宠儿。和她同时代的学者王灼曾评价:“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李清照家,当时住哪儿呢?
  李格非调入开封后,在太学做太学录和太学教授,最初住太学教职工宿舍。家人来后,在外租房。之后才在太学附近、宫城以南,现在开封宋都御街以西某条胡同里,买下一所小房子,李格非在门前栽了片竹子,家就取名“有竹堂”。
  二、“神仙眷侣”的生活
  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是吏部侍郎,都是“高干”,还是山东老乡。赵明诚是青年学者,李清照是知名才女,佳偶天成。
  新婚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常“住校”。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是写离别的。
  两人有共同爱好——跑到大相国寺淘宝,收藏各种文物。
  大相国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北宋开封大相国寺,早已深深埋于地下。
  北宋时的大相国寺,是京师最大寺院,占地500余亩。大殿后资圣门前,是专门出售书籍之地,可买到各种新旧版本文集、诗卷、画册、碑帖及史稿、抄本。
  每逢初一、十五,资圣门前,便会出现赵李的身影。有时手头缺钱,赵明诚就把衣服当了,买碑帖旧书。
  两人买书、抄书、藏书,收集碑帖、器物,不仅为收藏鉴赏,还为学习研究。历时几十年,两人合著《金石录》,此书“在中国金石研究史上有开创性意义”,李赵两人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史上的“双星”。《金石录》封面上,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第二作者”。
  1108年,赵明诚被罢官,他带李清照回到山东青州故里。从此再没来过开封。
  三、北宋覆亡,故土难归
  1127年,李清照44岁,北宋覆亡。李清照带着15车书籍器物辗转多地。
  赵明诚要为朝廷效力,不能和她同行,交待李清照万不得已时“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将保全金石收藏的重任,交给了妻子,并且强调“宗器”要随身携带,同生共死。
  这话讲得有点儿物重于人,对妻子很漠视。李清照因此说“余意甚恶”,也有点生气。
  但细考量一下,赵明诚是不折不扣的学者型人物,把金石收藏视为生命。李清照生命中的最爱,应该还是诗词,金石收藏,“求适意”而已。老赵这样交待是合理的,“女神”有点生气是合情的。
  1129年八月,赵明诚不幸亡故。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
  国势日危,李清照南逃途中,文物散失大半。
  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孤独无依,再嫁张汝舟,遭虐待并很快离婚。
  时人记载,李清照再婚离婚,成为南宋朝野“头号新闻”,传得沸沸扬扬。
  李清照是否改嫁,历来说法不一,坚持“改嫁说”和坚持“未嫁说”者,互扔砖头。
  到了现当代,这事儿还不消停。
  胡适等学者,考证来考证去,得出结论是李清照未改嫁。胡适还强调了一点,李清照真改嫁了也没啥不对,她 * 文化贡献在于她的词和才华,而非她嫁了几次。
  “男性文化里面,其实非常不喜欢李清照,所以硬给她造出个改嫁故事来。”台湾美学家蒋勋分析。
  凡此种种,使得李清照成长历程及文学成就,变得无法复制。
  1156年或以后,李清照怀着对丈夫的思念,对故土难归的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辞世。
  四、在开封,深情融于字里行间
  李清照从1089年到1108年,也就是6岁到25岁,开封生活近二十载,是李清照生命中最重要的年份。
  婚前随侍父母、受尽百般疼爱,婚后伉俪情深,充分享受了美满的婚姻生活。
  “她的开封岁月,历程并不算长,而其心路历程,却超出常人许多。这既与李、赵两家有
关,更是人文荟萃的东京熏陶的结果。在开封生活,奠定了李清照一生诗、词、文及金石考订的基础,也是她走向灿烂人生、成为一代词家的开始。”开封文化学者王基道。
  学者黄墨谷考订,她在开封创作作品共计22首(篇),离汴后,还有不少“怀汴之作”。这两类共计30首(篇),占李清照存世作品一半少一点,这个比例,不算低。
  李清照开封之作中,少女形象率真活泼。
  她十四五岁写《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1个字,刻画了一个活泼、机灵又有点淘气的少女,也可看作李清照的自我写照。
  十六岁,李清照写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一出,轰动京城,“当时文士莫不击节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