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堂的名词解释
1. 人工山水园:多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创设地貌、栽植花木和营构建筑,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造园所受客观制约条件很少,人的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典型例子有圆明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
2.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包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具体实例有静明园、姑苏台、勺园(明)。
3. 衙署园林:指的是在衙署内的眷属住宅的后院建制的小园林一般是官员眷属居住或接待来访官士所用。最早记载在唐代,唐代有代表性的衙署园林有御史台中书院、绛州衙署园、东湖。
祠堂园林:指园林化的祠堂、宗祀等建筑绿化,有的又兼有公共园林性质。晋祠是现存最古老的、规模最大的、园林氛围及其浓郁的祠堂建筑,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书院园林:指的是由民间集资兴办或官办的,校址选择在山水风景优美处较重视建筑的园林化书院空间。目的是为生徒创造一个幽雅清净的学习环境。大盛于宋代,其具体实例有无锡东林书院、岳麓书院、可园,可园是苏州唯一现存的书院园林。
4. 甬道:为穿过宫廷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帝安全。咸阳宫利用“甬道”参照天空星象,组成一个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的宫苑集。
5. 大咸阳规划:秦的大咸阳规划包栝渭北和渭南两个地域,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渭北以咸阳宮为中心。形成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的宫苑集;渭南以阿房宮为中心,通过复道与甬道。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的交通网络。大咸阳规划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体现。
6. 辟雍 :形状是一座犹如小山丘的土台,周围环境犹如园璧的水池,象征昆仑山及其周围环绕的若水,兼具坛庙的某些功能,也是以后建置在最高学府——太学中辟雍、泮池的前身。
7. 园圃: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之一,起源于农耕,园是种植树木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
菜的场地,界定四周范围。民间的园圃既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功能。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
8. 章华台(三休台):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模仿了舜的墓葬的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
9. 姑苏台:位于苏州,是商周时期一座著名的山地园林,居高临下,观览太湖之景。整体布局因山就势,因山成台,连台为宫。园内有专门栽植花卉的地段采香径。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包括台、宫、馆、阁多种类型,近似西方城堡。人工开凿大水池天池,功能为游乐、供水、蓄水。
10. 兰池宫: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比起战国时燕昭王筑台求仙的做法更赋予一层意象的联想,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以后,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11. 上林苑: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建筑分布极其疏朗,间距很大(与秦代上林苑不同);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
12. 建章宫:是上林苑内的主要的十二宫之一。南宫北苑格局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西北部开凿大池太液池,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万丈三仙山,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林园,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13. 兔园(梁园):西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园主梁孝王刘武。规模宏大,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园内有人工开凿的雁池和清泠池,栖龙岫是中国园林人工构筑山洞的早期实例之一,园内百灵山是文献记载的用石筑山的首例。曜华宫为主体建筑,以山池、花木、建筑之盛以及人文荟萃而名重当时。
14. 南越王御苑:西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皇家园林,整体布局类似长安未央宫,是中国现有的最早的一处宫廷园林基址的实物遗存。水景为主要景观。御苑石渠及大水池为主体部分,
模拟北斗七星的排列,与大咸阳规划类似。石渠转弯处为新月状小水池。
15. 梁冀园圃:为东汉大将军梁冀的私家园林,园内假山模仿崤山形象,为真山的缩移摹写,这种假山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见于文献记载之首例。园内山水造景以具体的某处大自然风景为蓝本,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虚幻神仙境界。
16. 仙都苑:仙都苑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苑内的各种建筑从它们的名称看来,形象相当丰富,如向贫儿村摹仿民间的村肆、北海之中建密作堂(建筑),宛若水上漂浮的厅堂、城堡类似园中的城池等等。
17. 张伦宅园:园中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林主景,已能把天然山岳形象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地表现出来。在小规模园林中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体现了小中见大的规划手法,是造园艺术创造上的一个飞跃。
18. 金谷园:园主石崇,位于洛阳城北。局部相当于一座天然山水园,水穿于建筑之间,可通船。主要是作为满足其游宴生活,安享山林之趣,并兼作吟咏服食的场所。生产经济功能居首位,其实质为“生产经济实体”。
王拱辰
19. 兰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公共园林,首次出现在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王羲之等人在此做曲水流觞的休契活动,并作有《兰亭集》,其审美趣味对后世园林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20. 隋西苑:即显仁宫,在洛阳城西,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大体上仍沿袭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具有求仙功能。龙鳞渠、北海、曲水池,五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模拟天然河湖的水景,象征帝国版图。西苑是一座大型人工山水园,其筑山、理水、建筑营造和植物配置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西苑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21. 履道坊宅园:是洛阳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后来改为佛寺。为诗人白居易所建,著《池上篇》,目的是寄托精神,陶冶性情,也体现出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前宅后园布置,水池面积很大,为园林主体部分。布置不求景物之多,但求山林之趣,以满足其身居城市而有林泉之乐的要求。
22. 浣花溪草堂:是一座典型的唐代郊野别墅园,园主人杜甫,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且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建筑布置因山就势,充分利用天然水景,主体建筑
物为茅草葺顶的草堂,园中大量栽植花木,极富田园野趣又寄托诗人情感。
23. 金明池:位于琼林苑北。园林以略近方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原为检阅水操演戏的地方,后改赛龙舟。呈规整的类似宫廷的格局。与琼林苑同时开放,允许百姓做买卖,所有殿堂均可入内参观。东岸地段广阔,辟为安静钓鱼区。
24. 四分地: 德寿宫后苑按景之不同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景区: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为主,如香远堂赏梅花、情深堂赏竹等。南区主要为各种文娱活动场所。如跑马场、球场等。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调,回环萦流的小溪沟通大水池。北区则建置各式亭榭。
25. 富郑公园:洛阳少数不利用旧址而新建的私家园林。是宰相富弼的宅院。全园大致分为北、南两个景区,呈两山夹一水的格局,北区比较静,南区以开朗景观取胜,两土山位于水池南北。池之北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物“四景堂”,池之南岸为“卧云堂”,隔水呼应成对景形成园林的南北轴线。“卧云堂”之南为一带土山,山上种植梅、竹林,建“梅台”和“天光台”,二台均高出于林梢,以便观赏园外借景。
26. 环溪:位于洛阳的私家园林,园主王拱辰,南北开凿水池,在这两个水池的东西两端各
以小溪连接,形成水环绕着当中的一块大洲的局面。巧于因借,匠心独运,收而为溪,放而为池,以水景和园外借景取胜。主要建筑物均集中在大洲上,如“锦厅”和“秀野台”,其下可坐百人。植物方面园中遍种松树、桧树,花木千株。